沒有奇點?新黑洞模型挑戰愛因斯坦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11 日 15:13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沒有奇點?新黑洞模型挑戰愛因斯坦

黑洞中央是個密度、重力、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所有已知物理定律在這都失去意義,也代表愛因斯坦相對論同樣失效。然而黑洞由相對論預測,前後矛盾的結果困擾物理學家幾十年,逼他們試著描述沒有奇點的黑洞替代模型。最近,一項新研究討論 2 種新模型,或許有助科學家擺脫黑洞奇點侷限。

1915 年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提出相對論,1 年後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得出第一個愛因斯坦場方程式的精確解,又稱為史瓦西解,揭示宇宙有種連速度最快的光都無法逃脫其巨大引力的極端物體,即黑洞。

史瓦西解還有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包含奇點,在這裡包含廣義相對論在內所有物理定律都不適用,因此如何詮釋奇點其實也不明確,實際上我們根本不了解黑洞核心發​​生什麼,這也讓物理學家相當困擾奇點的存在,可能需要一個能考慮量子效應的量子重力理論才能給出更好解釋。

最近,宇宙基本物理研究所(IFPU)團隊在一場研討會上討論了 3 種黑洞模型,第 1 個為相對論預測的標準黑洞,擁有奇點和事件視界;第 2 個為沒有奇點、但存在事件視界的黑洞;第 3 個為「模仿」黑洞外部特徵,但沒有奇點也沒有事件視界的緊湊型物體,後兩者為新提出之模型。

研究人員指出,第 2 種模型的黑洞是標準黑洞的「修改版」,它們結構差不多,但黑洞中央核心密度有限。

第 3 種模仿黑洞的物體許多方面類似黑洞,但不會永久捕捉任何物質,且內部連接至外部宇宙,允許光子甚至訊號逃脫。而事件視界望遠鏡的成像或許能揭開第 3 種「仿黑洞」的周圍光線細節,比如出現更複雜光環,重力波探測也可能顯示出與非經典時空幾何兼容的微妙異常。

和奇點一樣,這些模型仍需要進一步研究驗證,當前知識不足以確定我們應鎖定哪種模型,但隨著理論與模擬結果取得重大進展,為新的觀測工具奠定基礎,將進一步引導量子重力理論完善發展,作為連接一般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的橋樑。

(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