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想對非美國電影抽取 100% 關稅,這將讓電影盜版再次偉大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11 日 8:10 | 分類 數位內容 , 數位廣告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川普想對非美國電影抽取 100% 關稅,這將讓電影盜版再次偉大

近年來美國電影產業的頹勢有目共睹。隨著拍攝成本不斷上升、製作外移國外,以及疫情與罷工等衝擊,多重因素正壓垮好萊塢。根據產業數據公司ProdPro的調查,美國境內的影視製片量大幅縮減: 2024 年第三季美國實際開拍的影視項目比2022年同期銳減了 35%。這波衰退從疫情期間就已開始--以 2020 年為例,受 COVID-19 防疫限制影響,當年美國電影長片的製作數量暴跌了 40%--疫情期間影院關閉造成全球票房蒸發約 170 億美元,創下影史空前的損失。

除了疫情,好萊塢自身的結構性問題也導致產量下滑:一方面製作成本因通膨與防疫規定而水漲船高--如布景搭建、防疫專員與保險費用,都讓單片預算動輒增加數百萬美元。另一方面,不少大片選擇遠走他鄉拍攝;例如迪士尼、Netflix、環球等大廠經常將片場設在加拿大、英國、澳洲等地,以享受當地的退稅與補貼優惠--事實上,2023 年美國製片商在預算 4,000 萬美元以上的影視項目上,有約一半的支出發生在美國境外。這表示高成本的製作大量流失到海外市場,ProdPro 的業界調查更顯示,好萊塢的傳統根據地加州在製片選址偏好上已退居第六,落後於多倫多、英國、溫哥華、中歐、澳洲。

隨著製作出走,好萊塢重鎮洛杉磯的拍片活動大不如前,過去十年洛杉磯的影視開拍量驟減將近40%。2023年底的編劇與演員大罷工更讓產業雪上加霜,數月停工造成全美娛樂業估計損失超過 50 億美元。

川普揮關稅重拳:政策內容與動機

在此產業低潮中,美國前總統川普拋出強硬方案,揚言對外國電影課徵 100% 進口關稅。川普於今年5月初在其自媒體平台 Truth Social 發文,直指「美國電影產業正在快速死亡」,歸咎於其他國家提供各種優惠「誘使我們的電影人與片商離開美國」,甚至稱這是外國對美文化和國安的蓄意威脅。他強調必須「讓電影重回美國製作」、並宣布已指示美國商務部和貿易代表署立即啟動相關關稅措施。根據白宮說法,這項關稅可能適用於所有「在外國土地製作、輸入美國上映」的電影--換言之,不管是完全由國外團隊製作的影片、或好萊塢公司在海外取景拍攝的作品,只要成品從海外引進美國市場,可能都在課稅範圍。

川普此舉的動機,在於他一再宣稱要復興美國本土的製片工作機會,他認為外國政府透過稅務回饋等誘因「竊取」了好萊塢的生意,導致美國影視從業人員失業、傳統製片基地蕭條。因此,他打算祭出關稅懲罰被視為向外國補貼「開戰」--川普甚至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暗示外國電影滲透著不利美國的宣傳訊息,他強調此措施「除了一切因素外,也是針對他國宣傳」。

除了經濟考量,也有說法認為川普也帶有政治算計:近年加州等深藍州大力爭取影視投資--如加州州長紐森推行了總額 7.5 億美元的地方補貼計畫以留住劇組。川普的關稅主張不僅與此唱反調,甚至被視為對加州州長一項法律行動的報復——後者曾在 4 月入稟法院,挑戰川普政府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來自行課徵關稅的合法性。川普藉關稅議題樹立強硬形象,也意在向支持者表現他「讓好萊塢再次偉大」的決心。事實上今年1月他就任命資深影星強·沃特、席維斯·史特龍、梅爾·吉勃遜組成顧問團,號召將美國電影產能帶回本土。

換句話說,川普並不是單純地心血來潮。

不過,川普的關稅計畫目前細節含混且執行前景未明--光是要釐清課稅的範圍與方式就令人頭大:究竟會不會包含串流平台製作上映的影片?若一部電影部分場景在海外拍攝、或配樂在國外錄製,算不算「國外製片」?關稅稅額是依據影片製作成本還是票房收入計算?這些問題至今沒有答案,白宮也表示政府尚未做出任何最終決定、但正在尋找所有可能選項。

這個消息一出,好萊塢各大片廠與戲院業者陷入恐慌狀態,紛紛向法律與政策顧問諮詢,以判斷旗下片單哪些可能中鏢。由於美國政府多年來並無電影進口稅、或全國性的電影產業補貼,業界對如此劇烈的政策轉變顯得措手不及。美國電影協會(MPA)對此不予置評,只強調將密切關注後續發展;但好萊塢電影產品的製作與流通高度全球化,要為其定義「國別屬性」課稅將非常棘手。例如一部由美國公司投資、在多國取景、由國際團隊協力完成的大片,如何判定其「國外成分」以決定課稅?再加上數位時代電影不再是實體膠卷進口,串流跨境播映也無形化,要徵稅恐牽涉複雜的數位監管問題。川普政府官員雖信誓旦旦表示「我們已開始著手」 ,但執行細節的不確定性仍讓各界存疑。

▲ 世界幾個最大的電影公司幾乎都在美國。(圖片來源:coolest gadgets

關稅效應解析:報復風險與好萊塢自傷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前商務部官員威廉·瑞斯奇(William Reinsch)直言此舉弊大於利,他預測各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絕不會坐視不理,將對美國電影祭出報復,結果可能「一舉斷送美國的產業」。美國每年出口全球的電影和電視節目數量可觀,海外票房和授權收益早已是好萊塢收入的大宗。2024年北美(美國+加拿大)電影票房約88億美元,相形之下全球其他市場票房高達211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電影在國外的市場規模約為本土的2.4倍之多。

若關稅戰讓美國電影在海外遭冷遇甚至被課稅抵制,將重創好萊塢收入來源。同時國際資金往來也會凍結--例如英國多座大型影城近年擴建,就是為了承接更多美國製作,如果美國團隊不來,當地龐大的新投資將陷入空轉;澳洲政府初步估算,若美國片不再來拍攝,澳洲影業恐損失達7.67億澳元(約新台幣170億元)之譜。這類連鎖反應最終將反噬美國——少了外國補貼,美國片商得自行承擔全額成本,製片成本勢必上升。

正如一位好萊塢製片人在接受Deadline好萊塢網站訪問時所說:「在海外拍片拿不到回饋,很多片子就拍不成了」;關稅政策看似為本土產業解套,實則可能讓美國電影更難開拍新片。

即便不談他國報復,對美國消費者與整體產業的衝擊也是顯而易見的。根據 Kiplinger 分析,100%關稅料將大幅推高觀眾票價,因進口成本翻倍往往會轉嫁到消費端。粗略估計,原本美國市場平均15美元一張的電影票,若該片屬於境外製作,關稅後票價可能飆至 30 美元。如此高價將嚇跑不少觀眾,在生活成本已然高漲的當下,更給影院業雪上加霜。對製片商而言,他們將陷入兩難--過去仰賴海外取景以控制成本,如今若為避稅改在美國拍攝,開支攀升可能壓縮電影數量;反之,若堅持海外拍攝則面對票房萎縮與觀眾流失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在2018年前後對鋼鋁、電子等多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時,也曾出現過美國公司股價下跌、消費品價格上漲的教訓。此次電影關稅消息一出,好萊塢幾大媒體集團的股票聞聲下挫--迪士尼、華納兄弟探索、派拉蒙等公司股價在消息公佈當日盤前交易中皆出現明顯下跌。市場此番反應,正是擔心關稅政策將擾亂產業正常運行、壓縮公司的盈利空間。

川普強勢推進,實際實施時很可能面對司法挑戰與國內各州抵制,執行成效存疑。此外,長期而言,電影關稅恐怕難以真正帶動本土產量回升。川普寄望此招能強迫好萊塢回流、重現黃金年代拍片盛況,但產業分析師指出今天的情況已和過去截然不同:串流興起改變觀眾習慣、大廠越來越習慣找不同金主分攤成本,導致中小成本的影片生存已不易;這種背景下強推關稅,更可能加劇好萊塢創意保守、只求穩賺不賠的大作(或只出續作)模式,減少對新導演和原創劇本的投資。

▲ 美國電影本身就是「全球」的票房保證。(圖片來源:unic-cinemas

盜版幽靈再現:內容壁壘下的觀眾選擇困境

除了產業與經濟層面,許多觀察家也擔心這波關稅風波可能帶來另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盜版市場的捲土重來。如果各國因貿易爭端導致合法影片供給受阻,全球影迷極可能轉向非授權管道獲取內容;例如,美國觀眾若因高關稅導致票價高昂,就可能會有人透過網路下載盜版以滿足觀影需求;而中國、歐洲等地也可能因為反制措施,導致盜版成為觀看新片的最佳途徑--根據歷史資料結合消費者行為來看,當合法內容的價格上漲或無法合法觀看時,消費者往往轉向非法下載或串流,盜版這一趨勢可能因關稅進一步加劇。從2019年到2023年,盜版電影的訪問量持續攀升,顯示出雖然 Netflix 之類的串流服務也無法全面壓制盜版。

根據 TorrentFreak 和 Muso 的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影片盜版數字約為 125.89 億次(含下載、盜版網站),其中電影盜版佔比約 33.3%,即約 46.95 億次。COVID-19 大流行期間盜版活動激增,2021 年電影盜版網站觀看量全球增長31%,美國增長47%,英國增長43%,印度增長62%。這一時期,因為電影院停止服務、串流價格上漲導致消費者尋找非法替代方案。2022年,電影盜版網站觀看量進一步增長36%,達到27.74億次,受到高知名度大片如〈捍衛戰士:獨行俠〉的推動。2023年,影片盜版數字攀升至141億次,較2019年增長12%,電影盜版年增 6.5%。2024年的數據尚未完整,但 CordCutting.com 調查顯示,美國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過去一年內曾觀看盜版內容,其中 11% 表示盜版活動較前一年增加,反映出價格壓力和內容可得性的持續影響。

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加劇盜版趨勢,原因在於其可能推高電影製作和觀看成本。若關稅導致外國製作的電影成本翻倍,電影公司可能將這些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推高票價或流媒體訂閱費用。歷史模式顯示,價格上漲往往與盜版增長相關--而關稅可能導致電影產業重蹈覆轍、特別是對於價格敏感的群體來說更是如此。此外,關稅可能減少合法內容的供應。許多好萊塢大片依賴外國拍攝,例如〈死侍與金鋼狼〉和〈神鬼戰士II〉在加拿大和英國等地製作。若關稅增加這些電影的成本,製作公司可能減少產量或提高價格,這也可能進一步推高盜版需求。

2023 年,美國和印度是盜版流量的主要來源,各佔 11%,印度盜版訪問量年增8 0%,可能與其龐大的寬頻用戶基數有關。若關稅導致全球電影價格上漲,這些高盜版率地區可能進一步加劇非法活動。同時,其他國家可能對美國電影採取報復性關稅,限制其出口,從而推動全球盜版市場的擴張。由於跨國合作(或是有不同國家金主)是大片製作的核心,因此關稅可能導致好萊塢大片的生產數量不如預期。

▲ 人們從社群或網路更容易獲得盜版資源。(圖片來源:piracymonitor

長期以來,電影公司仰賴先院線、後數位上架、終末放在串流與電視的模式,在各地分階段回收票房和版權收益。貿易衝突可怕的並不是單純的關稅,而是導致好萊塢多年來培養的國際窗口失靈、導致觀眾會用盜版提早觀看熱門影片,嚴重影響後續市場表現。此種惡性循環對全球電影業都是雙輸--儘管版權執法部門或許會加強打擊盜版,但歷史經驗讓我們知道,當市場失靈、觀眾有強烈需求時,盜版往往像割不完的雜草再次滋生。

從另一角度看,這場潛在的盜版潮也反映出一般大眾在全球化時代對文化產品平等可及性的期待。觀眾早已習慣透過串流平台即時觀看來自世界各地的影劇內容。若貿易壁壘阻斷了這種流動,勢必引起消費者的不滿和對抗心理--串流的發展有效抑制盜版的發展,但也讓觀眾能夠更方便地觀看其他國家的影片,美國本就是全球最大的電影輸出國,但這種限制他國拍攝的作法,可能會造成新的貿易後果,導致美國電影會比過往更加衰退。美國政府本意是遏止外國影響力,卻可能促成一個無政府狀態的灰色內容市場,讓盜版集團坐收漁利。因此,無論從商業還是版權維護角度,電影關稅引發的盜版風險都不容小覷,必須被納入風險考量。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