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對中國關稅曾經喊到 200%,當時有網友稱已經毫無意義,直接喊到一千好了,現在美中正式進入談判階段,川普前幾天發文又稱 80% 是合理價,市場幾乎已經習慣他的喊話。其實他的手法在專家眼中是有步驟的,行為科學當中有一種叫「錨定效應」,人們會將一開始喊出的高價當作基準,之後對任何低於這個價格的接受度就會提高。
川普政府稱基準關稅就是 10%,各別國家與各別產業,因對美國的威脅不同,再制定不同的關稅。美國目前對全球大多數進口產品徵收 10% 的普遍關稅,並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汽車、金屬和商品徵收 25% 的關稅。總體而言,根據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數據,消費者面臨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為 28%,為 1901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因此目前生效的關稅,仍然會對全球貿易構成重大變化,對國家而言也是巨大的增稅。
幾年前,美國如此大幅提高關稅是不可想像的。但《紐約時報》調查發現,現在在許多企業主管眼中,只要是 10%,就是新的零關稅,代表企業界已經接受川普的關稅政策,至少提高人們對關稅的接受度。
拋高關稅墊高預期心理
川普一開始製造的混亂,其實是有目的的打一場心理戰術。行為科學經驗的公司決策實驗室 (Decision Lab) 分析,錨定效應是行為科學中較為嚴格且經過測試的效應之一,在各種情況下,研究人員發現,透過拋出大量數字,他們可以快速重置人們對正常和適當事物的期望。
例如,一個汽車銷售員想向消費者推銷一輛價值 5 萬美元的汽車,他會展示一輛價值 8 萬美元的汽車,在實驗中,被要求先思考高價的人,事後更願意花比以前更多的錢買所需的東西,這是現在在各行各業中,都被普遍採行的一種行銷手段,包括川普政府。
25% 關稅小企業倒閉
即使接受,但傷害已經造成。外媒分析,與目前針對中國產品徵收的三位數關稅,以及針對其他數十個國家暫停徵收的兩位數關稅相比,目前徵收的關稅似乎是可以控制的,但對一些公司來說,10~25% 的關稅仍然足以抹去利潤率、阻礙擴張或招聘計劃,甚至迫使它們關閉。
美國商會警告,許多小企業可能無法生存。花旗集團執行長表示,如果是 10%,與他們交談過的大多數客戶都表示可以承受,如果是 25%,可以接受的客戶就沒那麼多了。
雖然川普偶爾表現出彈性,但他仍然是關稅人,本能被一種經濟工具的力量所吸引,他認為這是說服全球公司將工廠遷往美國的有效方法。川普對近日對外媒採訪時堅稱,無論如何他都會保留關稅威脅,原因是如果有人認為他會放棄,就沒有人會回到美國製造。
- Lutnick says 10% baseline tariff will stick around for “foreseeable future”
- Trump’s Threatened Tariffs Are So Large, 10% Feels Like a Relief
(首圖來源:Flickr/The White House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