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悄悄成為核電反應爐輸出大國,未來「市占」逼近五成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16 日 11:00 | 分類 ESG , 核能 , 淨零減碳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韓國悄悄成為核電反應爐輸出大國,未來「市占」逼近五成

未來 25 年全球在核能發電的投資金額預計高達 9 兆美元,韓國則悄悄成為核子反應爐輸出大國,全球 43% 核電開發案都可能使用韓國反應爐。

隨著科技巨頭不斷開發 AI 技術,電力需求也將瘋狂增長,到 2027 年,生成式 AI 使用的電力將等同於西班牙全國在 2022 年的用電量,根據氣候變遷研究機構 Clean Air Task Force 調研,核能發電成為滿足電力供給又符合減碳目標的重要選項,預計在未來 25 年內,全球將投資 9 兆美元建設核電,才能將發電量提高到現在的三倍。

這龐大的建設資金固然是一個問題,但另一個隱藏的問題是,這些錢要付給誰?美國和法國一直都有成本過高、工期延長的毛病,再加上法規和政治問題,這兩個傳統核電產業大國逐漸失去光環;中國和俄羅斯則是核電領域的重量級玩家,但卻因為國家安全問題,不受西方世界國家青睞;日本則還沒完全脫離福島核災事件的餘波,這給了韓國一個特殊的機會,讓他們跳上核電輸出的舞台。

據 Bloomberg 分析統計,目前全球準備興建和正在籌劃中的 400 座核子反應爐之中,有 43% 都有韓國參與其中,雖然這尚未成定案,卻已經能看出韓國在這個產業的重要性。中國雖然依然會是全球最大的核電國家,但主要限於他們國內市場。

「我們可以準時完工,而且不會超支」,韓國核電重鎮昌原市代理市長張金勇(Kum Yong Jang)指出,這聽起來很簡單的兩點,就是全世界對韓國核電感興趣的主因。事實上,在 2030 年前,韓國已經預訂會出口至少 10 座核子反應爐,最關鍵的是第一筆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訂單,他們在 2009 年簽約,2023 年完成訂單交付 4 座反應爐,由於完工期只有非常些微的延遲,成功賺進 200 億美元,並在業界打響名號。韓國製造反應爐的下一個案子在捷克,這筆 180 億美元的案子,目前正面臨法規問題。

 

和美國、法國相比,韓國核電產業採取了跟中俄相似的產業路徑,國有企業和政府融資扮演了重要角色,並且高度整合上下游產業鏈,面對客戶時就像是一家公司在談生意,而不是各自為政,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另一項重要優勢在於韓國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持續不斷的投入核電建設。從 1971 年建設第一座核電廠以來,韓國境內已經有 26 座反應爐,並且還在持續建設中,最遠已經規畫到 2038 年。相較於美、日、俄都經歷過核子災難,韓國躲過了這些危機,並訓練出一批精良的核電建設團隊,使他們能夠更精準的管控成本。

儘管如此,核電在全世界各國都面臨相同的難題,就是政治危機,韓國也不例外。原本大力支持核電的韓國總統尹錫悅下台後,繼任的李在明對核電態度較為保守,讓韓國的核電政策從「大幅擴張」,轉為「不淘汰,也不以核電為中心」的維持現狀路線。

就算國內政治環境改變,韓國核電產業依然在輸出方面具備優勢,負責供應核電廠零組件的斗山能源(Doosan Enerbility),預估在 2029 年前核電零組件相關訂單將增長三倍,交易額達到 144 億美元。斗山是喬治亞核電廠的主要供應商,同時也是小型核子反應爐 NuScale 的供應商裡,唯一取得美國政府許可的廠商。在這一波核能復興的浪潮裡,已經占據第一排關鍵位置。

說到核能復興,免不了要「反觀」一下,但這部分就留給各位留言討論吧。

(首圖來源:Doosan Enerbilit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