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的世界,生存競爭也如非洲草原殘酷,時時刻刻上演弱肉強食戲碼。高壓環境下,身為「獵物」的細菌必須發展各種自保機制,才能在演化洪流爭得一席之地。近日德國發現,自然界常見細菌丁香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竟能分泌「雷達分子」,主動偵測天敵,並啟動防禦機制。論文 5 月發表於《細胞》(Cell)期刊。
丁香假單胞菌的天敵「變形蟲」
丁香假單胞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能由植物的氣孔或傷口侵入,引發葉斑、枯萎等疾病,對農作物造成嚴重損害,是農業威脅。天敵之一是以細菌為食的單細胞生物變形蟲。名為蒼白多孢子蟲(Polysphondylium pallidum)的變形蟲在土壤靠捕食丁香假單胞菌維生,形成強大生態壓力。但本次研究,德國耶拿大學(Friedrich Schiller University Jena)教授 Pierre Stallforth 博士的團隊發現,丁香假單胞菌具有一套獨特的自我防禦機制,能有效偵測並抵禦變形蟲的威脅,使其得以維持菌落繁衍。
CraR 蛋白助細菌「看見」掠食者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 Shuaibing Zhang 解釋:「丁香假單胞菌會分泌一種稱為丁香菌素(syringafactin)的脂胜肽(lipopeptide)分子。這種化合物本身對變形蟲無害,但變形蟲會代謝它,將其中的脂質部分移除,轉化為單純的胜肽(peptide)分子。」丁香假單胞菌體內則具有一種特殊的感測器蛋白 CraR,能辨識這些代謝後的胜肽,藉此感知變形蟲的存在,並迅速啟動毒性分子 pyrofactin 的合成,展開反制措施。換言之,丁香菌素就像是主動發射的雷達波,而 CraR 則是接收「回波」的接收器,這套機制構成了一套精密的「化學雷達」(chemical radar)系統,使細菌能在敵人逼近時先發制人。
干擾雷達,可能成為防治新招
為了進一步釐清「化學雷達」在變形蟲威脅下對丁香假單胞菌感染植物之能力的影響,研究團隊比較了正常菌株與缺乏感測器蛋白 CraR 的突變菌株感染植物的表現。結果顯示,沒有變形蟲干擾時,所有菌株皆能順利感染植物;然而,一旦變形蟲存在,只有具備正常化學雷達的菌株才會致病,引發植物葉片黃化等病徵。這項發現凸顯了化學雷達在細菌生態互動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也暗示,若能針對這套系統設計抑制策略,或許可為控制作物病原菌開啟新的防治方向。
微生物學的研究不斷揭示,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命,其實具備精密而靈活的生存機制。丁香假單胞菌的「化學雷達」不僅助其精準偵測與即時反應,也為我們理解微生物與環境互動的演化策略提供嶄新視角。這項發現深化了人們對病原菌與掠食者間攻防的知識,更為農業病害的防治帶來啟發──若能有效干擾或封鎖這套化學雷達系統,或許就能削弱植物病原菌的致病力,進而保護作物免於侵害。
(首圖為受感染出現細菌性斑點的番茄,來源:Chris Smart, NYSAES, Geneva NY, CC0,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