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 1.4 萬年前的超級太陽風暴,形成地質史的放射性碳激增事件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1 日 22:13 | 分類 天文 , 環境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約 1.4 萬年前的超級太陽風暴,形成地質史的放射性碳激增事件

太陽偶爾會拋射出非常大量的帶電粒子物質,形成所謂的超級太陽風暴事件(extreme solar particle events,ESPEs),規模遠超過由近代儀器所測量到的任何紀錄。

此類事件會導致地球某些同位素(如放射性碳-14)產生速率大增,並在地質留下明顯紀錄痕跡,以樹木年輪化石為時間解析度最高的紀錄保存物。已知過去1.2萬年間共八起此類事件,公元775年的超級太陽風暴最為劇烈。但近期團隊發現,距今約1萬4,350年前(公元前1萬2,350年)發生的超級太陽風暴,規模竟超越公元775年事件約18%,堪稱目前所知最強的超級太陽風暴。

團隊成員認為,太陽風暴會顯著催化由銀河宇宙射線在大氣產生同位素的過程。異常激增的放射性碳同位素,會完整由每年樹木年輪保留,成為可精確對應的宇宙時間標記(cosmic timestamp),並用於地質的絕對定年。這類突增事件稱為「三宅事件」(Miyake events),以首次發現此現象的日本物理學家命名,以紀念為研究太陽活動、古氣候與太空天氣提供寶貴資料。三宅事件可協助地質或考古學家為地質的相對年代建立絕對年表。先前已利用此方法精確定年紐芬蘭維京人定居點與希臘新石器文化遺址。

為重建冰河時期的極端太陽風暴行為,團隊開發並應用了新型的化學─氣候模型SOCOL:14C-Ex,以公元775年的超級太陽風暴事件所影響的樹木年輪化石資料驗證,延伸應用在冰河期條件下,重建公元前1萬2,350年事件特性。團隊指出,此事件是目前唯一發生在全新世(Holocene)以外的超級太陽風暴事件,其強度超過現代衛星所記錄的最強太陽風暴,即2005年太陽風暴500倍。其他已知大型太陽風暴事件分別發生於約994年、公元前663年、公元前5259年與公元前7176年,目前團隊正持續分析若干潛在事件。

成員表示,這起發生於公元前1萬2,350年的超級太陽風暴事件,為科學家提供了目前所知最強烈的太空天氣遽變情境參考,對於未來若發生超級太陽風暴,如何評估對衛星、電力網路設施與通訊系統的潛在威脅並發出預警至關重要。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NASA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