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派紅外光轉換隱形眼鏡,閉上眼瞼也能感應紅外光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6 日 14:16 | 分類 奈米 , 尖端科技 , 材料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科幻派紅外光轉換隱形眼鏡,閉上眼瞼也能感應紅外光

人眼一般看不見紅外波長光,但最近科學家結合視覺神經科學、高分子材料與奈米融合技術研發出「近紅外光上轉換隱形眼鏡」,無需任何笨重設備或電池,只要戴上這副隱眼就能感知環境紅外光。

自然界存在各種波長範圍電磁波,但人眼受視網膜感光細胞內的感光蛋白(Opsin) 固有物理化學特性侷限,能感知的可見光只占電磁波譜很小一部分。

為了「看見」原本不可見的紅外光,人類研發出夜視鏡、熱成像紅外儀等裝備,傳統夜視鏡原理為先將環境微弱光線變成電子,透過電子影像增強過程大幅增加電子數量,接著再將電子引導撞擊發光螢幕產生相對明亮的影像,使觀察者在黑暗環境也能看清物體輪廓和細節,但這些設備仰賴強大電源,因此相對笨重。

2019 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薛天/馬玉幹團隊曾於《Cell》期刊發表論文,利用一種將紅外光轉換為可見光的奈米材料,經特殊修飾後注射到動物視網膜,首次實現哺乳動物的裸眼近紅外線圖像視覺能力。

然而眼內注射方式的人體應用受限,如何以非侵入性方式相對自由地調節人眼感光波譜範圍,甚至賦予人類近紅外線視覺能力,就成為這項技術在人體實際應用的挑戰。

視覺生理結合奈米材料技術

回想過去,以高分子聚合物製備的軟性透明隱形眼鏡已廣泛應用於視力矯正,這為團隊的近紅外線視覺技術提供新靈感,決定嘗試結合奈米粒子與用於軟性隱形眼鏡的聚合物。

製造適合人類視覺的近紅外光上轉換隱形眼鏡(Upconversion Contact Lenses,UCLs),需解決高效上轉換能力(高濃度上轉換奈米粒子摻雜)與光學性能(高透明度)問題,但奈米粒子在高分子聚合材料內的融合會改變其光學性質,結果難以獲得高濃度、高透明度奈米複合物材料。

為此,薛天/馬玉幹團隊研究團隊對「上轉換奈米粒子」(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進行表面修飾,提高其在高分子聚合材料均勻分散性,同時篩選出與 UCNPs 折射率匹配的高分子聚合材料,最終開發出高摻雜比例(7~9%)的近紅外光上轉換隱形眼鏡,於多數可見光波譜範圍內表現出超過 90% 透明度,性能比國際已通報 0.04~2% UCNPs 摻雜其他高分子聚合材料的複合材料更明顯提升。

▲ 上轉換隱形眼鏡實現人類近紅外線色彩視覺。(Sour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研究人員進一步驗證新的近紅外光上轉換隱形眼鏡具良好力學性質、光學性能、親水性、較高生物相容性,配戴 UCLs 的小鼠不僅獲得感知近紅外光能力,還能分辨不同時間頻率與不同方位的近紅外光資訊。

而佩戴 UCLs 的人類受試者不僅可看到一定光強度範圍的近紅外光(像摩斯密碼般閃爍),還可以準確識別近紅外光傳入方向;此外,由於近紅外光能有效穿透眼瞼,研究團隊發現當受試者閉上眼睛甚至更容易接收到閃光。

新技術聽起來令人無比興奮,不過需注意的是隱形眼鏡與視網膜距離非常近,轉換後的光子往往會散射,因此受試者其實無法詳細辨識環境細節,目前透過這副隱形眼鏡只能看到來自 LED 的紅外光。

整體而言,這項研究實現無需電源、複雜外部設備的可穿戴人類紅外線影像視覺的能力,未來於醫療、資訊處理、視覺輔助科技領域具廣泛應用前景。

對隱形眼鏡進行奈米粒子修改工程以區分不同紅外光譜,比如將 980 nm 紅外波長轉換為藍光,808  nm 波長轉換為綠光等,除了能使佩戴者在紅外光譜感知更多細節,也可以幫助色盲患者轉換原本無法檢測的波長,有望改進色盲等視覺疾病治療方法。

新論文發表在《Cell》期刊。

(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