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鋼聯今日召開股東會,會中進行董事改選,由現任總經理林才翔當選新任董事長,林才翔表示,為因應碳費徵收與國際鋅價變動,未來將從四大方向拓展新藍藻策略,包含導入 AI 資訊系統以利精準投料、節能滅碳、拓展再利用項目、推動多元化經營模式。
國際鋅價呈現震盪趨勢
台灣鋼聯 2024 年合併營收為 23.78 億元,年增 17;稅後純益 8.31 億元,年增 65%,每股盈餘(EPS)7.47 元,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 6 元,主要是 2024 年受到鋅礦供應緊張及中國需求回升,使國際鋅價逐步走升,還有加工費下降,使氧化鋅產品售價增加 24%。
林才翔表示,台灣鋼聯今年滿 30 週年,已妥善資源化再利用超過 281 萬噸廢棄物,回收超過 100 萬噸氧化鋅,成為台灣循環經濟成功案例之一,並繼巴西之後,今年將成功經驗複製到波蘭旋轉窯集塵灰處理廠,更銷售專利設備,預計下半年派遣技術人員前往教學,總計分三次認列營收。
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林才翔表示,近期因需求偏弱、鋅市場供過於求,國際鋅價呈現震盪趨勢,國際鋅價約落在 2,600~2,700 美元,但今年 4 月公布的加工費由 165 美元,降至 80 美元,為 50 年來最低,對台灣鋼聯氧化鋅產品售價及營收有正向助益。
四大方向拓展新藍藻策略
首先是導入 AI 的部分,林才翔指出,過去操作旋轉窯依靠員工的經驗,判斷旋轉窯的狀況,隨著資深員工退休離開,因應 AI 時代,預計最快年底前導入 AI 資訊系統,以利精準投料,減少主要物料焦炭的使用,有利於節能減碳,降低碳費。
再來是節能減碳,林才翔指出,台灣鋼聯將持續拓展新廢棄物業務,目前建置中的龍井水洗廠,未來將提供焚化廠焚化飛灰水洗服務及再利用服務,提供具有經濟效益及循環再利用的環保最佳途徑,預計 2027 年正式營運,初期年處理量約 3 萬噸。
至於再利用項目,林才翔指出,台灣鋼聯將持續強化廢棄物再利用業務,帶動營運成長,其他廢棄物業務目前與公民營焚化廠、科技廠合作,積極申請許可,加強在具熱值廢棄物及水洗後焚化飛灰再利用,目前已有多樣廢棄物達環評核可上限,因此將提送環評變更,擴大多項廢棄物核可量。
台灣鋼聯積極因應碳費徵收
最後是推動多元化經營模式,林才翔指出,子公司台鋼資源積極發展安定化業務,2024 年安定化製程處理量已達 17 萬噸,並將安定化後產品應用延伸至混凝土市場,目標 2025 年混凝土銷售目標增加,未來將持續推廣無水泥低碳 CLSM,以生產 100% 循環資源為材料,展現綠色建材創新實力。
同時,台灣鋼聯積極推動綠色能源轉型,2025 年將展開第二期屋頂太陽能建置計畫,面積擴展至子公司台鋼資源,預計新增容量達 3,831KW,預期 2026 年底前啟用發電,面臨碳費徵收及電力成本增加,預估將減少 5% 的碳費徵收,並以 AI 精準投放、雨遮,減少焦炭使用,進而減少碳費。
林才翔強調,未來台灣鋼聯將持續優化生產流程、推動技術創新,並積極擴大綠色能源與智慧製造的布局,以實現企業營運與永續發展的雙重目標,台灣鋼聯將持續以循環再利用為核心,致力於成為資源循環領域的領導者。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