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癌細胞的「逃脫術」:雙靶向療法為難治型卵巢癌帶來新希望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6 日 7:4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克服癌細胞的「逃脫術」:雙靶向療法為難治型卵巢癌帶來新希望

癌症治療已邁入標靶藥物與精準醫療的時代,但對某些癌症的療效仍很有限,罕見卵巢癌 LGSOC(Low-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就是其一。近期英國癌症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主導的臨床試驗顯示,結合兩種標靶藥物組合療法,不僅療效更佳,也可能為許多類似 MAPK 訊號驅動的腫瘤治療帶來新曙光。論文刊登於《Nature Medicine》期刊。

抑制單一致癌訊號策略為何失效?

當藥物針對癌細胞的某一特定致癌訊號通路施加壓力時,癌細胞往往不會乖乖就範,而是迅速啟用其他替代路徑維持生存。這種快速適應變化的能力稱為「訊號塑性」(signaling plasticity),是癌細胞的關鍵求生機制,也是腫瘤產生抗藥性的主因之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開始發展「組合療法」(combination therapy),同時封鎖主要與替代的訊號通路,以降低癌細胞「另闢蹊徑」機會。

本次臨床試驗使用的藥物之一是 avutometinib,是新 MAPK 訊號路徑的抑制劑。將此路徑上游 RAF 和 MEK 訊號蛋白形成穩定卻不具活性的蛋白複合體,徹底阻斷 MAPK 活化作用。這種設計比傳統 MEK 抑制劑更能防止訊號繞道重啟,且毒性較低,可間歇式給藥(每週兩次)而避免副作用。

本次採用另一藥物為 defactinib,作用在細胞附著與訊號整合的關鍵節點蛋白 FAK。當 MEK 被封鎖,癌細胞可能改由 FAK 通路繞道啟動 MAPK 訊號以維持生存;defactinib 加入正好截斷此補償路徑,讓癌細胞「無路可退」。

組合療法對於 LGSOC 療效顯著,副作用更低

本次臨床一期試驗,共納入 90 名病患,包含 LGSOC、KRAS 突變之非小細胞肺癌、大腸癌與胰腺癌等類型。接受組合療法後,LGSOC 患者反應最佳,顯示特別適合此類癌症。整體而言,有 45% 受試者腫瘤明顯縮小。更令人振奮的是,86% 受試者腫瘤都有縮小趨勢,顯示此療法對多數病患都產生正面影響。

此外,只有少數患者因副作用中斷療程。這與過去 LGSOC 臨床實驗,動輒高達 30% 的停藥率形成鮮明對比。

基於此優異結果,美國 FDA 授予此組合療法「突破性療法認定」(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並允許第三期臨床實驗。若未來試驗持續顯示療效與安全性,這項組合療法可望成為 LGSOC 標準療法。

此研究重要性,不僅提供 LGSOC 新療法,更突顯嶄新抗癌思維:癌細胞的致癌訊號不是單一直線,而是交錯複雜的網路。若要有效對抗癌症,不能只封阻一條訊號通路,而需同步盡量封鎖所有路徑,以遏止癌細胞反撲。設計出能壓制癌細胞訊號塑性的策略,為癌症標靶療法提供可擴充的架構與思路。未來,更多生物標記發現與藥物最佳化,我們有理由相信,組合療法將成為對抗多種惡性腫瘤的犀利武器。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