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媒朝鮮日報今天獨家報導,針對美國關稅措施的貿易談判之所以停滯不前,是因為美國要求韓方設立「製造業合作強化基金」,規模超過韓國年度預算的八成。
報導稱,美國政府是在7日及10日於華府進行的2次協商中首次提出這項要求,美方提及日本在關稅協商中提議的「對美投資基金」,考慮到韓國與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規模相似,希望韓國比照日本提議規模,也設立可用於製造業在美國當地投資時補助來源的「製造業合作強化基金」。
不過,日本提議的基金規模高達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1.8兆元),超過韓國今年國家預算的八成,韓方為如何籌到這筆天文數字鉅款陷入困難。韓國政府內部傳出「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提出韓國難以接受的提案,協商無法取得進展」的說法可能也是因為如此。
7月初與盧特尼克結束會談的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曾表示,雙方就製造業合作強化方案進行深度討論。報導引述韓國政府官員說法表示,韓方為最大限度降低對等關稅及對汽車關稅,準備了各種針對農產品等非關稅壁壘的方案,但美方更關注於設立基金的方案。
據悉,韓國政府15日已就基金規模、基金籌措方式及投資領域進行討論,但考慮到日、韓經濟規模差距,韓國政府很難承擔相等規模的基金,但若提案規模遠低於日本,可能很難說服美國。
分析認為,韓國企業正從國內生產、出口海外的模式,轉變為在當地生產、銷售的投資模式,支持製造業在美國投資發展,以換取盡可能低的關稅稅率,對韓國而言可能是不錯的選擇。但也有意見憂心,這種做法可能導致韓國產業加速空洞化。
(作者:廖禹揚;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