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研究揭示,廣受歡迎的「科技海綿」清潔髒污時,也釋放數以兆計微塑膠纖維,污染環境。這些海綿使用時會逐漸分解,特別是密度較低海綿,會釋出進入下水道和食物鏈的纖維。南京大學與東南大學聯合團隊研究,魔法海綿每月可能向環境釋放超過兆根微塑膠纖維。論文刊登於《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
科技海綿主要材料就是美耐皿泡沫,是三聚氰胺甲醛樹脂(melamine-formaldehyde resin)製成的塑膠製品。塑膠泡沫製成海綿,具輕巧且有高度磨蝕性等個性,很適合清潔用。但使用途中海綿當然會磨損,就釋放微塑膠碎片,經下水道系統進入地球生態,被底層動物攝取後再進入食物鏈。
為了深入了解嚴重性,團隊調查海綿泡沫密度及表面質地,分析如何影響材料劣化速度及釋放微塑膠纖維量。研究員購買三個知名品牌科技海綿,反覆摩擦有紋理的金屬表面使之磨損,而密度較高海綿磨損速度較慢,釋放微塑膠纖維也較少。一個科技海綿每公克磨損約釋放650萬根微塑膠纖維,假設所有海綿平均磨損10%,估算2023年8月亞馬遜月銷售海綿約釋放1.55兆根微塑膠纖維,實際數量應更高。
為了減少微塑膠纖維排放,研究員建議製造商應生產更密實耐磨的海綿。還建議消費者選擇不含塑膠的天然清潔產品,家庭或污水處理廠應安裝過濾系統,以盡可能收集脫落的微塑膠纖維。
- “Magic” Cleaning Sponges Found to Release Trillions of Microplastic Fibers
- 警惕厨房常见的清洁海绵!南大、东南团队研究:磨损后每克释放出650万个塑料微粒,恐伤脑伤肝
(首圖來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