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學余杭量子研究院研發的 100kV 電子束(EBL)曝光機「羲之」,號稱性能已能媲美國際主流設備,同時售價低於國際平均水準,但生產效率仍顯不足。

外媒報導,「羲之」定位精度可達 0.6 奈米,接近 ASML High-NA EUV 標準。但由於採用「逐點書寫」(point-by-point writing)──電子束必須像筆逐點描繪電路圖案──因此製作一片晶圓需要更長時間,生產效率遠低於 EUV 系統。
中國受美國出口管制影響,無法取得最先進的 EUV 機台,只能依賴 DUV,並透過多重圖案化技術(multiple patterning)推進製程,導致成本偏高、良率不佳。中芯國際的 5 奈米量產因此受阻,華為也被限制在 7 奈米製程,使麒麟晶片性能提升有限。
為了突破 EUV 技術瓶頸,中國正積極尋找本土化解方。哈爾濱團隊之前研發出能產生 13.5 奈米 EUV 光的 LDP 光源,並在華為東莞工廠測試,最快今年第三季展開試產;如今浙江大學又帶來 EBL 新設備。至於這些努力能否真正轉化為實質技術突破,仍有待觀察。
(首圖來源:中國杭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