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傳出,川普政府正在評估最新計畫,將大幅降低美國對海外製半導體的依賴,進而提高本土產能、重塑全球供應鏈。
華爾街日報26日獨家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報導,川普政府提議的最新政策,將要求晶片商在美國製造的晶片數量,必須跟客戶從海外進口的數量相同。若業者一段時間後未能將美國本土製、海外進口晶片數量的比例保持在1:1,將會被課徵關稅。
消息人士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8月曾表明,在美國投資更多的科技業者,可免除100%的半導體關稅,這就是上述政策依據的來源。要讓美國本土晶片產能跟進口數量達成1:1,比起單純增加美國產能是更為艱鉅的任務,因為海外產品通常較便宜,全球供應鏈調整難度高,且提高美國當地的供應量需要時間。
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曾跟半導體業界高層提過這個想法,聲稱為了經濟安全,或許需要這麼做。美國政府擔憂科技業者過度依賴海外製造的晶片,尤其是源自台灣的製品。
新系統規定,若某家企業承諾要在美國生產100萬片晶片,則可獲得相同的進口額度,在赴美興建的廠房完工前,該公司及客戶在額度內的進口晶片可免付關稅。消息顯示,政策剛啟動時可能會提供寬限期,讓企業有時間調整並提升美國本土的產能。
這對正在增加美國產能的台積電、美光(Micron Technology)、格羅方格(GlobalFoundries)等晶片商來說可能是好消息,因為他們跟客戶談判時將擁有更多籌碼。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