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破除迷思,運動者每日心跳次數比久坐不動者少逾 1 萬次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9 日 16:11 | 分類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科學家破除迷思,運動者每日心跳次數比久坐不動者少逾 1 萬次

沒有太多動作心臟不會激烈跳動,所以久坐不動的人每日心跳總次數應該比常運動的人少?事實完全相反,澳洲一項突破性研究表明,身體更健康者每日心跳總次數其實比久坐不動者還少。

靜止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是一項重要健康指標,指人安靜休息未活動時 1 分鐘內心臟跳動次數,年齡、運動量、情緒、健康狀態、疾病、睡眠、壓力、藥物、體溫、脫水等因素都會影響靜止心率。

靜止心率越低通常代表心血管及心肺功能越好,也與較低疾病風險、壽命延長有關,一般成年人靜止心率介於 60~100次/分(bpm),65~75 bpm 較為理想。

有運動習慣,一天心跳總次數反而更少

根據澳洲 SVI 醫學中心團隊最新研究,運動員平均心率每分鐘 68 次,身體活動不頻繁的人平均心率為 76 bpm,換算成 24 小時,相當於運動員一天心跳總次數約 97,920 次,非運動員一天心跳總次數 109,440 次,前者少了約 10%。

SVI 醫學中心 La Gerche 教授說,雖然運動員在劇烈運動期間心臟更努力工作,但休息時間靜止心率比一般人還低,因此一天累積的總心跳次數也比不活動的人還少,有些運動員或心肺功能特別佳的研究參與者,靜止心率可低至每分鐘 40 次,普通人心率則落在每分鐘 70~80 次。

身體越健康,新陳代謝效率就越高,就算你每天運動訓練 1 個小時,剩餘 23 小時你的心跳也會變慢,較低心率通常代表心臟肌肉更強壯、更有效率,心臟每跳動一次都能泵送更多血液,因此不需跳那麼多次就能滿足身體需求。心率較高(持續高於 80~90 bpm)可能代表心臟要更費力工作,長期靜止心率偏高也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中風)風險有關。

研究人員提醒,每週只需幾小時有目的性鍛鍊就能改善心臟工作效率,讓你的每一次心跳變得更有意義。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