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產業對運算能力的需求與日俱增,市場正經歷一場由繪圖處理器(GPU)領導者如 NVIDIA 和 AMD,與大型科技公司(Big Tech)自行開發的客製化ASIC(專用積體電路)日益加劇的競爭。然而,面對這場 GPU 與 ASIC 之戰的科技競爭,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卻表示毫不擔憂,並自信地宣告公司將永遠是贏家。
事實上,台積電很清楚的意識到GPU客戶與ASIC之間的競爭加劇。但對這家台灣晶圓巨頭而言,這種情況並非困擾,因為晶片訂單「從兩邊」直接湧入公司。台積電已成功在市場上扮演了「左右逢源」(play from both ends)的角色,成為供應鏈中的關鍵一環。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日前的第三季法說會被問及晶片需求來源時。魏哲家強調,無論是GPU還是ASIC,都使用尖端技術。台積電正與客戶合作,深知客戶幾年內會強勁成長。對台積電沒有差別,支持所有類型產品。
目前AI產業的運算需求正在急速攀升,NVIDIA和AMD等廠商雖然正努力滿足大型科技公司的要求,但情況仍是供不應求,這促使亞馬遜(Amazon)、Google和OpenAI等公司積極推動客製化AI晶片,以確保能夠減少對GPU製造商的依賴,並擴大AI運算能力。儘管ASIC被認為可能對NVIDIA等公司的市場主導地位構成威脅,但這些ASIC的製造過程,皆離不開台積電。
所有參與ASIC領域的實體,幾乎都在台積電專案製造。Google最新TPU產品Ironwood和Trillium,是與博通(Broadcom)共同開發,並最終利用台積電提供晶圓代工服務。亞馬遜旗下Trainium AI晶片也使用台積電。微軟Maia AI晶片同樣採台積電先進製程。這些科技廠商ASIC產品,普遍採台積電N5(5奈米)以下製程,並連續多代使用。台積電先進封裝也是產能吃緊。
無論NVIDIA / AMD與ASIC客戶競爭如何發展,對台積電都不重要,只充分展現台積電極度重要性,堅實扮演所有合作夥伴的中央樞紐(central hub)。台積電還持續擴大美國業務,打算在亞利桑那州廠導入2奈米製程。台積電亦利用光罩護膜(Photomask Pellicles)而非成本高昂的High-NA EUV設備,推進1.4奈米和1奈米等更先進製程。
雖然有市場傳言,台積電價格上漲,高通(Qualcomm)和聯發科(MediaTek)考慮將部分2奈米晶片轉給三星,但身為AI運算核心製造商的地位,短期仍無可撼動。
(首圖來源:台積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