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料中心對高頻寬記憶體(HBM)和伺服器記憶體模組(RDIMM)的需求激增,華碩(Asus)、微星(MSI)等主要電腦製造商正面臨記憶體短缺的危機。根據 DigiTimes 報導,這些公司正急於從現貨市場購買記憶體,以應對日益緊張的供應情況。儘管華碩表示其生產用的記憶體庫存足夠支撐到今年底,但若情況不改善,預計到 2026 年將會感受到短缺的壓力,並可能需要調整價格。
通常,大型公司會與記憶體製造商簽訂合約,但目前他們也在現貨市場上大量採購,這個變化顯示出市場的緊張情勢。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性較大,這使得零售客戶也感受到價格上漲的壓力。最近,記憶體價格已上漲超過100%,甚至有日本商店因供應不足而限制每位顧客的購買量,部分產品在分銷商處已經缺貨。
這波記憶體短缺的主因是AI推論(Inference)階段的強勁需求,其資料存取量遠超過AI訓練階段,帶動冷資料與溫資料需求同步暴增。AI伺服器在推論階段需處理TB級資料,僅靠DRAM或HBM無法承載,因此高容量HDD與SSD也同步出現供應吃緊。
主要記憶體製造商如SanDisk(Western Digital)、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均證實市場供需失衡。SanDisk首席執行長大衛·古克勒(David Goeckeler)預測,2026年資料中心NAND需求將首次超越移動領域,且供不應求的趨勢將持續到明年底之後。SK海力士更透露,其2026年NAND產能已經「全部售罄」,部分供應商正尋求長期合約。
分析師預估,AI伺服器的DRAM用量約為傳統伺服器的8倍,NAND用量約為3倍,2025年AI應用將占全球記憶體需求的顯著比例。自今年第四季起,DRAM合約價預計上漲10-30%,NAND快閃記憶體價格攀升5-10%,高容量硬碟交貨期已延長至52週以上。
雲端服務商(如Pure Storage)為AI資料中心大量採購NAND,部分超大規模業者已自行製造SSD以掌握供應鏈。小型業者因缺乏議價能力,面臨更長交貨期與更高成本。智慧手機廠(如小米)已警告記憶體成本飆升可能導致手機價格調漲。
慧榮科技總經理苟嘉章預期,AI推論驅動的結構性成長,將使儲存供應鏈長期維持緊張,短缺將一路持續到2026年,甚至可能延至2027年。有專家認為,若情況不變,這場價格風暴可能持續十年。
多數記憶體製造商在今年Q3報告創紀錄收益,但因市場波動性高,對是否投資數十億美元擴建晶圓廠持謹慎態度。即使現在開始建設新廠,產能釋出仍需數月甚至數年,短期內難以緩解短缺。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