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回溫、薪水沒增,實質收入開始下滑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26 日 9:44 | 分類 國際觀察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通膨回溫、薪水沒增,實質收入開始下滑

雖然台灣整體通貨膨脹率已經在 2% 以下,但十月份食物費用與外食都創 20 個月來最大增速,食物是必不掉的開銷,佔家庭支出的三成左右,才讓民眾感受通膨愈來愈失控。其實過去幾個月,全球物價都在齊聲上揚。

過去三到五個月,美國、日本、德國、西班牙和韓國等主要國家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持續上漲。在美國,CPI 自今年 4 月後就持續攀升,9 月漲幅達 3.0%。由於美國聯邦政府停擺,10 月數據尚未公佈,但市場普遍預期漲幅約為 3.1%。原本美國物價主要是服務價格帶動,但近幾個月,產品價格對消費者價格的影響程度正在增加,進口商也將美國政府關稅逐漸轉嫁到商品價格上。

不只美國,日本 10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 3.0%,也是四個月來首度回升至 3% 以上,主要是由於米價飆漲,以及高市早苗內閣大規模財政支出政策導致日圓疲軟所致,當地媒體分析,日本政府正在積極採取措施應對高物價,但隨著日元持續走弱,抑制物價上漲並非易事。

英國近期通膨率也處於 3~4% 區間,西班牙的消費者物價成長率從 5 月的 2.0% 上升至 10 月的 3.1%。德國的消費者物價成長率也從 6 月的 2.0% 小幅上升至 10 月的 2.3%

即使今年大部分時間處於通貨緊縮階段的中國,消費者物價近期也出現四個月以來的首次正成長,十月年增 0.2%。韓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率已從 8 月的 1.7%,上升至 10 月的 2.4%

▲中國過去一年物價指數年增率變化。(Source:TradingEconomics)

市場認為,美元走強是這次通膨背後的驅動因素。外界預期,美國聯準會很可能在 12 月維持基準利率不變,避險資產的需求也因此轉向美元。美元走強現象導致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推高進口價格,同時削弱各國貨幣,預計這一趨勢將在明年持續。

50 歲以上購買力下降

物價持續上漲,但薪資正在停滯。摩根大通 (JPMorganChase) 研究所新報告顯示,美國家庭的實際收入成長仍然異常疲軟,10 月美國人 25~54 歲人口的實際收入中位數成長放緩至 1.6%,與 2010 年代大衰退後勞動力市場疲軟的復甦速度相當。由於消費價格上漲速度更快,實際購買力增長相對較低。

現在年輕勞工的收入成長速度,落後於以往職業生涯早期的平均水平,與新冠疫情剛結束時,頻繁跳槽伴隨薪資快速增長的趨勢更是大相徑庭。年長勞工更慘,購買力正面臨徹底的下降。報告分析,50 歲出頭的人,通常處於收入增長放緩的階段,隨著通膨持續上升,現在約有一半的人正經歷實際收入負增長的處境。

結果是,進入年底,雖然有些人可能會利用股市的豐厚收益來增加支出,但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預算將受到實際收入成長停滯的限制,尤其是年輕人和低收入人群,他們相對而言受高昂的住房成本影響較大,且持有的股市財富較少,可能只夠勉強維持生計,無力揮霍。

(首圖來源:Flickr/Franco Folini CC BY2.0)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