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與 GDP 比 120% 是警訊嗎?小摩執行長對債務上限提出警告但專家意見分歧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2 月 05 日 8:00 | 分類 財經 , 金融政策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美債與 GDP 比 120% 是警訊嗎?小摩執行長對債務上限提出警告但專家意見分歧

摩根大通的執行長傑米·戴蒙日前參與兩黨政策小組時,表示美國的債務對全球市場來說將會成為一個大問題。他目前看來美國債務與 GDP 的比例將會持續飆升,從現在的 120% 預計在 2035 年將會達到 130%。

根據美聯儲的資料,美國國債總數約為 34 兆美元,其中有 7.6 兆美元是來自於外國政府投資者。從截至 2023 年 11 月的數據來看,日本是美元外債最大持有國,達到 1.1 兆,其次是中國、英國、盧森堡、加拿大。戴蒙在形容現在的狀況時,表示他們正在一輛以時速 60 英哩行駛的火車上,但已經看到了懸崖可能會跳下去,而那個懸崖可能是在 10 年後爆發。

在新冠疫情爆發前,美國國債與 GDP 的比例為 80%,但現在已經是 120%。花旗分析師在接受 MarketWatch 訪問時,表示債務與 GDP 比例已是 1940 年以來的新高。紐約時報則曾發表過相關報導,認為美國在 2030 年之前債務將超過 50 兆美元,如果以美國 GDP 年複合成長率 5% 來看,到 2030 年美國的 GDP 會達到 38 兆美元,那 50 兆美元債務也約是 GDP 的 130%。

▲ 上次債務 GDP 比超過 100% 已經是近 100 年前的事情了。(Source:TuftsNow

花旗分析師團隊認為,要推算出什麼樣的數字才是「合理範圍」極為困難,甚至可能是要到已經很嚴重的時候,才會發現債務已經太多了;不過小摩的戴蒙則認為,現在還有時間可以處理跟改變。

美國國債要到什麼程度才是「太多了」,一直都是各派學者專家爭論不休的問題,諾貝爾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說明,儘管個人財務狀況來看,過多的債務可能會造成問題,但實際上以政府的狀況並非如此,由於政府不像個人那樣會消滅、同時也不會像個人那樣老年後失去賺錢與工作能力,因此只要債務的增長速度不超過收入,政府不見得需要急迫償還債務──英國政府本身就還持有拿破崙時期的債務。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Mark Zandi)表示:「多少兆美元毫無意義,這實際上是要看在 GDP 下能夠用來償還利息本金的資源,人們常犯的錯誤是,他們引用了這些數據,但卻沒有認知到有一筆更大的數字可以支援這筆債務的支出。」在 2022 年的 GDP 與國債比例為 97% 時,利息差不多是 3,950 億美元,約占當年 GDP 的 1%。在認為美國國債還未有嚴重影響的人眼裡,這代表美國對於國債的償還能力很充足。

不過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曾計算,如果美國國債按照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到 2029 年美國政府需要支付的利息將超過國防支出,到 2033 年,光是利息就將占 GDP 的 3.6%。到這樣的情況,討論可能會從「債務跟 GDP 的比例」變成「利息占 GDP 的比例」──而這可能是憂心者害怕成真的狀況。

國債是他國抓在手中的把柄,還是美國的手段?

但在例如小摩的傑米‧戴蒙之類的焦慮者眼中,就認為持續升高的國債所需支付的利息,等於會排擠政府的其他預算──例如美國目前亟需的軍事預算。同時外國政府實體擁有美債的比例過高,也讓人憂心這是否會導致美國因此而受到影響、或者是這些持有大量國債的政府可能會「背叛」美國政府。

類似的論點在巴菲特所參與製作的紀錄片〈巴菲特報告 I.O.U.S.A.〉中也有提過類似的論點,這部電影是在 2009 年推出,以分析 2008 金融海嘯為主的紀錄片,當時美國最大的外債國是中國,巴菲特在說明中就曾表達中國做為美國最大外債國的擔憂。

▲ 〈巴菲特報告 I.O.U.S.A.〉的紀錄片預告。

不過也有其他經濟學家對此抱持不同的看法。有論點認為美債是美金得以在全世界流通的推手之一,例如經濟學家貝瑞‧艾肯葛林(Barry Eichengreen)就曾在 2021 年出版〈為公共債務辯護 In Defense of Public Debt〉一書(台灣沒有出版),裡面就提到美國國債安全、流動性強,這讓美元得以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九零年代後期,由於經濟增長、軍費開支減少等因素,經濟學家就曾提出警告,表示聯邦債務過低可能會有其他更糟糕的後果出現。

身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之一,許多國家與美國有著大量的貿易與投資關係,這些使用美元結算的交易,也是美國能維持強勢世界地位的原因之一。事實上中美貿易逆差年年創新高,所謂拿著外債做為主要談判手段的方式,即使是中美關係跌到谷底的現在都沒有發生,這可能表示巴菲特在 2009 年曾示警的擔憂發生機率很低,對債務樂觀的分析者來說,這也代表美債要成為他國勒索美國的資本並沒有想像中容易。

債務上限的歷史與未來

美國有所謂的債務上限存在,乍聽之下好像是為了限制政府借錢而存在的上限,實際上在歷史的作用裡並非如此──美國的債務上限是為了方便借錢而產生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並沒有所謂的債務上限,因此每當財政相關部門需要透過發行債券借貸時,就必須透過美國國會審查,但美國國會對於次次增長的需求審查感到不耐,因此設定了債務上限允許財政部自行在上限內發行債券。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每當債務逼近上限時,最終美國政府還是會不斷提高上限的原因。

憂心美國國債可能會毀滅美國經濟的人,主要是認為輕忽的利息與監督將可能導致美國債務無上限增加直至崩潰;而對美國債務樂觀的人,則是認為美國的經濟長期來看不斷在增長,債務是一種美國要維持經濟增長而需要的手段。

Research Affiliates 公司的執行長認為,美國國債還沒到很嚴重的程度,美國政府有很多包括調整社會福利措施、或者調整某些保障稅的最高收入以籌措足夠裁員。但兩黨之間的政治鬥爭不斷地拖延還款的時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 2023 年在討論美國預算時,兩黨之間的爭論幾乎差點就讓美國債券違約。

不管樂觀者如何看待,包括惠譽、標準普爾等國際信評機構都曾因為美國債務上限問題,而調降美國債券信評等級。雖然調降信評等級以現在的國際情勢來說,表面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但不管是站在擔心或覺得沒事的立場上來看待美債問題,所有人都會同意無上限的借貸,遲早還是可能會讓美國財政出狀況──到時就是全世界跟著出事。

保羅‧克魯曼是這麼說的:「如果靠勒索提高債務上限的問題一再發生,那人們對美元債券的信心將會逐漸降低。」

(首圖來源:Unsplas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