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搭建時代橋梁,AI 推進歷史研究進展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15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科技教育 , 科技生活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用科技搭建時代橋梁,AI 推進歷史研究進展

AI 與史學研究的結合,可能成為輔助歷史研究的工具?或是能從史料中找出以前未能發現的關聯性,進而擴展我們對史料的解讀。傳統對史料(包含文字、文物)進行細膩探討的研究方法,正藉由 AI 的分析功能更進一步,AI 分析能在短時間內解析大量資料、統計、對比,推進歷史研究的發展。

一項由柏林的馬克斯普朗克科學史研究所(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研究員Matteo Valleriani組成的研究團隊,其與柏林學習與資料基礎研究所 (Berlin Institute for the Foundations of Learning and Data, BIFOLD)的共同研究,正在利用AI的輔助進行歷史研究。該計畫深入研究自1472年到1650年的359本天文學教科書,其中包括76,000頁的科學插圖、天文表格和文本,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加以追蹤歐洲科學知識演進。

研究團隊為克服傳統歷史文獻分析的困境,如文獻經常被弄髒、手寫不清楚,導致難以解讀與分析,該研究運用深度神經網絡,準確地對史料內容進行分類和分析,這種融合AI的研究方法,有助於糾正以往研究過程的錯誤,發現編年史中新的關聯性,有機會改變我們對過去的理解。

但這項努力亦面臨著當前人工智慧技術的局限性,例如自然語言處理(NLP)和電腦視覺,這些技術主要是於現代資料集上進行訓練,因此難以應對歷史文獻及圖案的獨特特徵,但透過客製化人工智慧,其能適應歷史分析的不同面向,研究團隊開發了創新的解決方案,盡可能確保其研究結果的準確度和相關性。

研究人員正在運用AI,嘗試解讀受歷史影響的複雜關聯性,這對拜占庭教會記錄的研究工作中發揮效用,利用AI繪製教會等級制度,其內部錯綜複雜的關係和權力動態,為拜占庭帝國的治理和社會結構提供了新視角。同時,研究人員將天文學的教科書進行數位化建檔,並以AI針對歐洲科學進化等相關研究進行分析。透過分析天文知識的傳播與發展,研究人員得以追蹤科學思想的傳播途徑,以及科學思想在不同文化中的演變,這代表了計算工具能穿透密集的史料數據,分析傳統方法無法識別的模式和趨勢。

用演算法重建部分史料內容

文獻、文物在歷史脈絡中有各種保存狀態,AI還能克服傳統的研究限制,例如:隨時間褪色的中世紀手稿、被水損壞的18世紀信件等,研究人員常面臨古代史料的判讀及解讀問題,透過AI演算法,研究人員能夠重建部分內容,破解無法閱讀的文本,這項突破不僅為瞭解當時期的宗教和文化風俗提供了新的線索,肯定AI具有解開數千年歷史秘密潛力。

然而AI在歷史研究的運用上,也並非沒有阻礙。首先是面臨存在主義(presentism)的挑戰。AI可能將當今的思想和觀點,不合時宜地引入對過去的描述或解釋之中,在歷史研究中的應用是一項挑戰。現代電腦視覺技術是根據當代資料開發和訓練的,通常難以準確辨識歷史資料,而古代文字的細微差別、羊皮紙上褪色的墨水或者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圖案,有其時代意義及區別度,這些需要提升演算法能力的水準與辨識。

人工智慧適應歷史分析的需求,涉及擴展神經網路功能的創新方法,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正嘗試由不同的資料庫,訓練人工智慧系統,這些資料庫涵蓋了廣泛的歷史時期、文化、語言等,這些訓練除了納入歷史數據,還需開發能從複雜的歷史資料中學習的演算法。透過這些方式,AI系統能更加擅長辨析文獻和圖像的特徵,從而降低存在主義的風險,強化AI對歷史研究的適用性。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