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 5 月初銅期貨價格飆升,國際銅價一度飆漲至 11,000 美元,此後市場出現調整,自高點下跌 14% 左右,但是市場預期未來需求增加,加上供應短缺,雖然出現短期波動,但長遠來看,高銅價將成新常態。
高盛預期世界即將迎來大宗商品的「第五次牛市」,原因就是投資減少、脫碳、去風險、資料中心和國防支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報告指出,自 2010 年代中期以來,由於過去十年回報不佳以及環境、社會和治理 (ESG) 問題導致成本增加,對新商品產能的投資處於長期低迷狀態。
隨著未來 AI 技術的擴散,以及支援這些技術的新資料中心的建設,預計將從現在到 2030 年推動銅需求以每年 6% 的速度增長。此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導致全球國防支出大幅增加,也將推高對銅和白銀、鋼鐵和鈾等其他金屬的需求,估計 2023 年國防支出將增加 7%,達到 2.3 兆美元的歷史新高。
科技、地緣政治和經濟因素的結合,為大宗商品牛市的開始鋪平道路,預期今年銅價將觸及每噸 12,000 美元的高位,金價最終將觸及每盎司 2,700 美元。整體而言,全球綠色轉型將推動對基礎設施電氣化,以及製造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關鍵金屬的需求。
花旗分析師也高度看好銅價,並預測該金屬可能會再上漲 25%,可能很快就會觸及每噸 12,000 美元的價格區間,預測的暫定時間範圍為未來 6~18 個月。花旗報告預測油價將下跌,到 2025 年預計將下跌至 60 美元/桶,與當前市場預期相比,可能下跌 20% 以上。報告強調石油和銅之間波動性的差異,建議投資者利用這種差異,預測到 2025 年,銅與石油的價格比率將升至 200,比目前約 130 的水平大幅上升。
▲ 國際銅價一年來變化。(Source:倫敦金屬交易所)
其他經濟學家進一步分析,近期銅價上漲的因素包括智利、秘魯、巴拿馬和尚比亞的採礦中斷,引發銅價飆升,從政治發展趨勢來看,可能會使銅價維持較高水平。市場存在銅供應不足的問題是事實,但預計銅的需求預計很快增長。
其中電動車市場快速擴張,將推升對銅的需求,雖然今天銅的主要需求來源還不是電動車,主要是建築業,特別是中國,如今中國的建築業正經歷著許多需求問題,房地產也出現下滑,但電動車可能會成為主要需求來源之一。
市場認為,銅價 5 月高峰之後出現下跌,應該是價格調整,如果中國爆發非常嚴重的房地產危機,可能會導致價格持續下探,但長期而言,供應問題持續存在,而需求頂多不變或是增長。
由於銅是一個投機市場,創紀錄價格很難維持下去,但市場認為這次價格下降幅度不大,雖然短期內銅價可能會繼續下跌,但不太可能回到 2024 年初和 2023 年初徘徊在 8 千美元的低價。大宗商品交易公司 Trafigura 則認為,供需基本面不足以支撐銅價的瘋漲,降息預期也是推動大宗商品牛市的關鍵因素之一。
- AI and geopolitics to see copper prices hit record highs, Goldman Sachs says
- High copper prices the new normal, likely to impact electric cars, expert warns
- Citi Analysts Predict Oil Price Decline to $60 by 2025, Switching to Copper-Play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