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生活文化、地區、人種不同,全人類依然多是右撇子、慣用眼多為左眼,甚至其他物種也有慣用行為傾向,這是為什麼?一篇新研究指出,這種演化是因為與群體保持一致性偏好,更能為自己帶來社會生存優勢。
約 9 成人類慣用手為右手,而與右邊視野相比,多數人左視野(慣用左眼)辨別身分、情緒的速度更快更準確。
其他動物也有類似現象,比如 2018 年一篇研究專門探討貓咪慣用掌,顯示公貓明顯習慣使用左掌,母貓則喜歡使用右掌;其他研究指出社會程度越高的動物,群體慣用部位程度也越明顯,而存在慣用部位的動物於生存實驗表現更好,代表牠們在野外生存率更高。
為什麼動物會有慣用部位行為?我們知道大腦左半球、右半球分別控制身體兩側運動動作,照種演化是為確保兩邊大腦各司其職,假想兩邊大腦對關鍵功能擁有同等控制權,它們可能同時指揮身體做出衝突反應,因此,慣用行為實際上是釋放大腦資源,使動物更有利生存。
但如何解釋為什麼許多人運動時慣用右手,臉部處理卻偏向慣用左眼?
在新研究中,一群科學家分析了人類慣用方向與社交能力之關聯,受試者分為四組:慣用右手+左眼(標準型)、慣用右手+右眼、慣用左手+左眼、慣用左手+右眼(相反型),發現有 53% 受試者為標準型,他們不一定具有更強社交能力,但 12% 相反型受試者更可能出現社交困難問題、自閉症、過動症。
研究人員因此認為,這代表與多數人保持一致可能更具社會優勢,和群體保持一致性的個體更不容易被掠食者盯上。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