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黑洞如何克服最終障礙順利合併?暗物質可能充當媒人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31 日 17:31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巨大黑洞如何克服最終障礙順利合併?暗物質可能充當媒人

重力波為我們提供了黑洞碰撞證據,也讓我們理解超大質量黑洞如何獲得巨大太陽質量,但仍存在一個棘手問題:兩個黑洞如何在彼此靠近約 3.3 光年(1 秒差距)時觸發合併過程?最近,新研究發現暗物質可能充當雙黑洞合併的媒人。

當兩個星系碰撞形成新星系,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最終也會聚集合併,形成質量更驚人的超大質量黑洞,並釋放引發時空結構波動的重力波。

儘管天文物理學家對超大質量黑洞合併後期階段已建立良好模型,但大家仍不完全理解兩個黑洞如何跨越最後 3.3 光年的距離觸發合併過程,這問題被稱為「最終秒差距問題(final parsec problem )」。

根據模型,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相互環繞時,能量會轉移至周圍恆星和氣體,導致兩者軌道半徑越來越小,速度也產生變化。但隨著黑洞彼此逐漸靠近,可以影響軌道動量的物質數量也隨之減少,意即兩個互繞的黑洞最初或許能有效吸收周圍物質獲得能量,但隨著距離減小,周圍物質對黑洞運動的影響力也變得更小。

當兩個黑洞相距剩 1 秒差距(約 3.2 光年),軌道不再進一步衰變,此時黑洞軌道照理應維持穩定很長一段時間。多久?至少比宇宙年齡還要長。

那麼,究竟是何機制使兩個黑洞跨過最終距離限制,順利進入合併過程並引發可被人類偵測的重力波?

自相互作用暗物質粒子充當媒人

多倫多大學天文學家 Gonzalo Alonso-Álvarez 團隊設計了一個數學模型來解釋。研究人員發現,自相互作用暗物質(SIDM)會停在合併前的黑洞附近,透過一種新的未知力為黑洞提供媒介以傳遞最後軌道能量,促使兩個黑洞最終彼此擁抱融合,形成更巨大的超大質量黑洞。

雖然該結果尚處於理論範疇,但 SIDM 粒子模型預測低頻重力波會因自相互作用暗物質的存在而減弱,此跡象已有實際數據佐證。

新理論不僅可解決黑洞合併的最終秒差距問題,還可能揭開暗物質組成謎團,由於SIDM 暗物質與超大質量黑洞的相互作用也能解釋星系周圍暗物質暈形狀,若 SIDM 粒子模型更正確,便代表冷暗物質模型必須從宇宙學退場。

新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