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火車擁擠程度衡量革新:乘客是否輕鬆閱讀報紙已不重要,最新評估標準「注重身體感受」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07 日 15:40 | 分類 交通運輸 , 人力資源 , 旅遊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日本火車擁擠程度衡量革新:乘客是否輕鬆閱讀報紙已不重要,最新評估標準「注重身體感受」

搭乘日本火車向來是許多旅客的體驗之一,但日本國土交通省最近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徹底改變了長久以來用於衡量火車擁擠程度的標準!消息不僅在日本國內引起熱議,也讓全球關注如何準確評估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擁擠狀況。

日本國土交通省每年都會發布一份報告,詳細說明主要都市地區的火車擁擠情況。過去是以「乘客是否能輕鬆閱讀報紙」,區分不同程度的擁擠情形。這個有趣的評估方法雖然形象生動,但隨著時代變遷,報紙閱讀習慣的改變,這樣的指標顯然已經過時。

▲ 由左到右的翻譯:100%火車已滿載(可以坐在座位上、抓住帶子或抓住門附近的柱子);150%可以輕鬆打開並閱讀報紙;180%如果你努力摺疊它,你可以閱讀報紙;200%身體接觸壓力很大,但可以閱讀週刊;250%每次火車晃動的時候,身體就會傾斜,無法動彈。(Source:日本國土交通省

為了更貼近現實,日本國土交通省決定放棄這個沿用了數十年的評估方式,改以更客觀的指標來描述火車內的擁擠狀況。新的評估標準更注重乘客的身體感受,例如肩膀是否接觸、是否有足夠的活動空間等。

▲ 由左到右的翻譯:100%你可以坐在座位上,抓住座位前面的帶子,或抓住靠近門的柱子;150%肩膀不接觸,門口附近的人會比較多;180%肩膀接觸,有輕微的壓力感,靠近門的人感到侷促,轉身困難;200%的身體接觸,有很大的壓力感,靠近門的人無法動彈。(Source:日本國土交通省

《每日新聞》報導指出,日本國土交通省交通運輸部諮詢鐵路公司和專家,並制定了新的表達方式。他們顯然考慮過使用智慧型手機做為參考,但最終沒有選擇這個方式,主因是擔心在擁擠的火車上使用智慧型手機可能不太適合──比如在車廂內講電話就可能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

《紀事報》則認為,現今沒有人再閱讀實體報紙或雜誌,使得基於印刷出版物的評級變得過時。

新的評估標準是否能準確反映乘客的實際感受,仍有待觀察。不過這個改變也讓我們重新思考,該如何更有效地衡量大眾運輸工具的擁擠狀況。除了身體接觸、活動空間之外,或許還可以加入更多元的指標,例如車廂內的氣味、噪音等,以提供更全面的評估。

(首圖來源:Unsplas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