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夏天極端炎熱,濕度也很高,導致體感溫度動輒 40°C 以上,夜間溫度也很少降到 30°C 以下,連日本也都熱得發燙,7 月東京有 120 多人因中暑死亡。幸好,科學家宣布,這波聖嬰現象熱浪宣告結束。
統計 7 月 1 日至 22日,全台平地站的平均氣溫及最高氣溫,均為史上同期第2高,平均氣溫為 30.2°C。日本則是熱到創紀錄,7 月平均氣溫比過去 30 年平均氣溫高 2.16°C,是日本氣象廳自 1898 年記錄以來最熱 7 月。中國 7 月打破 1961 年後高溫紀錄,印度經歷有史以來第二溫暖的 7 月,夜間最低氣溫是百年最熱。
今年夏天熱浪原因是暖化趨勢之外,最主要推動力是自 2023 年 5 月以來一直在擾亂熱帶及其他地區氣候的聖嬰現象,使全球平均氣溫連 13 個月創月紀錄,地球也在 7 月經歷有史以來最熱兩天。
13 個月連續破紀錄高溫趨勢結束
但整個 7 月來看,平均地表氣溫為 16.91°C ,雖然比 30 年平均氣溫高 1.2°C ,但略低於 2023 年 7 月歷史最高溫度。哥白尼測量,7 月世界溫度比工業化前高 1.48°C,接近巴黎氣候協議中同意的升溫上限 1.5°C,這是一年第一個月沒有突破 1.5°C 關鍵閾值。
▲ 全球均溫自 1980 年代以來就急劇上升。(Source:NASA)
根據這項數據,歐洲氣候機構哥白尼週三宣布,隨著自然聖嬰氣候模式的消退,地球連 13 個月創下新的平均高溫紀錄的情況在今年 7 月結束。ENSO 中性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持續,反聖嬰現象七成機會於 8~10 月出現,並持續到北半球冬季。
科學家表示,聖嬰現象導致 13 個月創紀錄的高溫已結束,7 月氣溫略有緩和,但反聖嬰現象造成的自然冷卻效應,預計要到今年晚些時候才會出現。科學家強調,整體暖化背景沒有改變,氣候繼續變暖。
報告強調,過去一年多來,全球海面溫度一直處於創紀錄或接近創紀錄的水平,這一事實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暖化促成因素,也與大氣溫室氣體的積累相互增強。全球海洋均溫續 15 個月創紀錄後,7 月海面溫度雖不如去年,但只比 2023 年 7 月低百分之一。
2024 仍將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聯合國科學家機構表示,到 2030 年排放量必須減少 43%,才能將全球暖化限制在 1.5°C 。但是去年排放量仍在增加,由於人類沒有停止溫室氣體排放,所以即使破紀錄高溫即將結束,推動氣溫升高的力量也不會停止,科學家直言「人類不應因 7 月數字放心」。
雖然全球氣溫略有下降,2024 年仍有望成為地球有史最熱年。科學家估計,今年剩餘幾個月平均氣溫需要至少下降 0.23°C,2024 年才不會比 2023 年更熱。根據 NOAA 紀錄,地球上次年均溫紀錄低於平均是 1976 年,哥白尼科學家表示,今年均溫低於去年可能性愈來愈低。
- July ends 13-month streak of global heat records as El Nino ebbs, but experts warn against relief
- Temperature record streak ends ‘by a whisker’ in July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