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皮卡丘是人還是 AI 畫的?」當日本動漫成為 AI 侵權天堂,誰來保護原作者權利?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18 日 0: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數位內容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這隻皮卡丘是人還是 AI 畫的?」當日本動漫成為 AI 侵權天堂,誰來保護原作者權利?

AI 繪圖軟體如雨後春筍出現後,整個網路彷彿進入「AI 戰國世代」,但百家爭鳴的不是創作者,而是數以萬計常有版權爭議的 AI 產圖。

只要一台電腦,就能將文字轉成圖像。因此當「繪圖」變成很簡單的事,雖有越來越多教學教我們如何辨別AI產生的假照片,但如果AI產照源自二次元的動漫角色呢?

你能毫不猶豫指出下面九張圖,哪張「不是」AI畫的嗎?

▲ AI產圖社群平台Civitai以「安妮雅」為題的AI圖,僅一張是原畫家遠藤達哉畫的。(Source:Civitai

這是漫畫家遠藤達哉創作的漫畫《SPY×FAMILY 間諜家家酒》人氣角色安妮雅,有讀心術的超能力少女。但九張圖只有「右下角」拿著刀叉的安妮雅是遠藤達哉畫的,其他都是分享AI產圖社群Civitai以「安妮雅」為題的AI創作圖。

雖然她們都是安妮雅,卻也不是真正的安妮雅。

「我無法判斷這是人還是AI畫的」

喜愛動漫作品的粉絲會將自己畫的臨摹或二創圖上傳至社群;現在除了社群切磋技藝,網路也成了交流「指令」的地方。

為了調查AI生成圖片是否侵犯日本動漫版權,日媒《日經新聞》分別在Civitai、PixAI.Art及海藝AI(SeaArt AI)等AI生成網站,搜尋《寶可夢》、《航海王》、《鬼滅之刃》等13部球熱門動漫作品的主要角色名字,發現九萬張圖約2,500張與原作動漫非常相似。

皮卡丘!這不只十萬伏特

《日經新聞》將皮卡丘圖片與官網圖比對,發現許多AI產圖可能損害品牌形象。如皮卡丘的臉,身體卻是其他生物,或換成女性身體;也有許多皮卡丘被AI畫成持槍或武器。

(Source:左pokemon.com,右AI產圖)

瑪利歐:真的,真的假不了嗎?

任天堂經典遊戲《超級瑪利歐》同樣常受侵權,2023年改編成〈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版〉,成為影史最賣座電子遊戲改編電影,再次讓瑪利歐兄弟躍入大眾視野。

AI產圖社群可發現許多「AI瑪利歐」做著最經典的跳躍動作,或將「AI瑪利歐」與「AI唐納川普」合成至一張圖。多數AI瑪利歐精確到讓人難以分辨是原版還是AI產生。

(Source:左Nintendo,右AI產圖)

《航海王》!移花接木的魯夫還是魯夫嗎?

去年也改編成影視作品的《航海王》,主角魯夫因英雄形象深植人心,AI魯夫很常「被化身」為美國超級英雄,如蝙蝠俠和蜘蛛人。

(Source:左ONE PIECE,右AI產圖)

遊走在情色邊緣的AI圖

除了紅遍全球、家喻戶曉的作品,近幾年竄紅的動漫從《鬼滅之刃》、《咒術迴戰》再到《鏈鋸人》,都成為餵給AI模型的好素材。

AI產圖風格多變,許多AI「使用者」會將角色置於自己喜愛的背景前:大城市、臥室、自然風光,並改變角色表情和姿勢。有些AI產圖與原作極其相似,至少第一眼難分真偽。

不只主角,版權侵害對象也擴展到主要角色以外的配角。越來越多使用者刻意用AI產生突顯女性角色胸部,或游走情色邊緣的圖片。

(Source:Civitai

給你方便,不是讓你隨便侵權

只要輸入文字指令,AI就能生出使用者心中想要的圖,但也因AI太方便,讓「侵權」成為動動手指就會觸法的灰色地帶。

《日經新聞》分析這2,500張侵權的「AI動漫」,九成幾乎直接用動漫主角名字當指令(Prompt),有些會加入作品名稱,代表使用者有意識用AI產生與原作相像的圖片。日本律師田邉幸太郎表示「如果角色名稱出現在提示語,很容易認定是侵權」。

因Civitai、PixAI.Art、海藝AI(SeaArt AI)網站伺服器皆設在日本境外,故《日經新聞》聯繫窗口時,Civitai負責人表示「我們十分尊重智慧財產權。將依美國法律,採取必要措施並調查,包括刪除侵權內容、封停多次侵權帳號」。另兩個網站仍未回應。

如何判斷侵權?

2022年生成式AI橫空出世,用人類作品訓練AI,或直接自產作品是否構成侵犯著作權,至今日仍是難解之題,甚至變成法律與科技的攻防戰。

日本對侵權判斷標準為「相似性」,即特徵表現是否相似;另一則為「依據性」,即是否直接參考現有作品。使用者可自由用個人電腦產生AI圖片,但如果與現有作品太相似,又發表分享到網路空間,便可能構成侵害著作權或版權。

日本電氣通信大學教授渡邊惠理子表示:「盜版網站內容可能都用於生成式AI訓練」。

如果政府繼續允許人們濫用生成式AI,著作權擁有者的環境只會不斷惡化。

等等,那同人誌二創就OK嗎?

照日本《著作權法》,原則上任何二次創作皆屬違法,只要未經作者同意擅自改編,即構成侵害「翻案權」與「同一性保持權」;沒有創作性,模仿或臨摹動漫場景,也會構成侵害「複製權」;如上傳至網路,則侵害「公開傳輸權」。

然而日本動畫與同人二創可說是「共生互利」關係。除了任天堂與迪士尼積極申請專利、保護自家版權、杜絕一切非原創作品,多數日本出版社並不會「主動追究版權責任」,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並不會趕盡殺絕,將二次創作視為粉絲自掏腰包,為自家作品免費行銷的自發性宣傳。

多數同人二創都是基於粉絲對原作的「愛」加上自身「畫工」創作的作品。只少量販售、平面物品販售、不盜印官方圖,為同人圈的潛規則,以愛與尊重為前提,也讓同人次文化成為日本特有的「版權灰色地帶」。

全球首例 AI 侵權在中國

截至今年8月,日本尚未出現AI侵害著作權或版權而對簿公堂的例子,但中國《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中國某人工智慧公司提供有AI繪畫功能的網站「Tab」(化名),只要輸入「生成一張超人力霸王」或用付費加值服務,就能再產生「超人力霸王合成美少女戰士」等圖,且AI圖形象與原作幾無二致。

▲ 廣州互聯網法院判決書。

因超能力霸王著作權人「圓谷製作株式會社」與中國代理商簽訂授權與維權權利,因此2月廣州互聯網法院判定「Tab」網站侵害原告(中國代理商)的複製權和改編權,賠償經濟損失1萬人民幣。

這起官司不只是全球首例,AI生成式服務侵害他人著作權的生效判決,也突顯日本軟實力已成為版權侵害與機器人學習的天堂。

日本,機器人學習的天堂

日本動畫協會《2023動漫產業報告》,全球發行動漫市場價值接近3兆日圓(約新台幣6,597億元),生成式AI快速進步,對日本動漫產業構成威脅。

但日本缺乏本土AI巨頭,比起排斥與立法規範,日本政府態度反而是擁抱AI。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副教授松尾豐認為,近年之所以越來越多AI公司到日本設亞洲辦公室,一部分是日本人口老化嚴重,將來勢必需要AI與機器人幫助,加上日本企業也自知需快速提升AI能力,使日本對AI的接受度非常高。

但松尾豐也指出,許多AI公司日本的原因,只是看準日本寬鬆的《版權法》,因為日本只要不違反著作權法,即可不經著作權擁有者同意,就訓練生成式AI模型。

當其他國家都在制定更嚴格的規範,限制如何訓練AI模型,只有日本版權法依舊寬鬆。

▲ 2023年Meta AI執行長楊立昆(Yann Le Cun)在X「稱讚」日本是機器人學習的天堂。

為什麼政府允許人類創意遭竊取?

2月日本文化廳公布「關於AI與版權」的草案結果,納入個人、業界團體、企業等73個單位近2.5萬條意見。草案指出,多數意見集中日本政府應建立機制,讓著作權擁有者能據自身意願,選擇是否同意讓AI學習,或限制研究特定創作者的作品。然而草案並不代表日本政府的決定。

▲ 2023年12月1日因應人工智慧可能的影響與風險,七大工業國組織(G7)於日本舉辦數位技術部長會議。雖然日本隔年宣布設立日本AI安全研究所,但對AI相關安全規定與限制,仍未提出整體性規劃。(Source:President Biden

7月日本文化廳公布「AI和版權指南手冊」,卻未規範AI生成技術的使用者,只列舉如何防止他人爬蟲(web crawler)、收集人工智慧數據,以及當著作權被侵犯時,該如何請求賠償等。至今日本也尚未修訂任何《著作權法》。日本動畫電影文化聯盟與日本漫畫家協會皆對AI技術無法可管感到擔憂:

政府應尊重著作權,無視創作者個人的意願,只會導致文化衰退。

(本文由 地球圖輯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