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車多元品牌計畫失算,逆風恐持續至 2025 年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31 日 10:00 | 分類 汽車科技 , 財報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華車多元品牌計畫失算,逆風恐持續至 2025 年


中華汽車 8 月 26 日舉行法說會,除了發表 2024 上半年業績,經濟部 8 月起實施「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新政策,直接衝擊中華車 MG 品牌,更是法人關注焦點。

《財訊》報導,中華車表示,會努力將新政策的衝擊降到最低,但不諱言,後續部分新車上市的計畫,已經受到影響。法人判斷,中華車這場因政策造成的逆風,至少將持續至明年。

中華車上半年度營收及營業淨利年增率皆超過20%,但淨利24.57億元,每股盈餘4.5元,較去年同期下滑近18%。中華車說明,去年1~6月認列業外迴轉部分新安防疫險損失,EPS表現特別好,但扣除該項影響後的EPS,今年上半年僅較去年同期減少0.13元,是因今年受中國汽車市場影響,轉投資事業獲利較去年同期減少。

(Source:中華汽車,下同)

中華車2022下半年導入隸屬中國上汽集團的MG品牌國產化,在台大賣後,不但業績好轉,股價也一路走高,還在4月創下143.5元歷史高價,但到7月中旬,市場開始有風聲,政府將針對中國車端出新政策,經濟部7月30日公告,再到8月16日公司宣布新接單規晝,中華車股價下跌逾35%。8月26日小漲0.7元收在82.3元。

中華車股價不振,原因就在「本土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新政策明確指出,不論中國自有品牌或中資買的品牌,或中國與他國品牌合資的車廠,台灣生產銷售汽車,依零件金額計算,2024年以後取得上市合格的車款需符合第一年15%、第二年25%、第三年35%的國產零件比率門檻;若是2023年以前取得上市合格證的車款,則自今年8月1日起,一年內必須達20%、第二年30%、第三年35%國產化比率。

中華車指出,上半年市占率較去年同期增加3.2個百分點,提車台數32,316台,除了較去年同期26,137台增長23.6%, 與2023下半年26,526台相較,也增長21.8%。

《財訊》分析,有中國血統的MG,就是讓中華車表現優於總市場的重要功臣。目前在台開賣的MG車型,包括最早上市休旅車HS、小型車ZS,以及6月才發表的純電動車MG4。中華車也表示,光上半年MG占中華車營收就高達四成。

但據政府規範,HS、ZS要符合第一年20%,MG4要符合第一年15%,台灣MG官網8月16日公告,HS與ZS考量後續生產比率的積極調整,先採取限縮接單;甫上市不久的MG4因生產時程與庫存量不同,故新車先供應至8月底,後暫停接單。至於何時恢復接單,中華車副總經理錢經武表示,會再配合國產化進度和政府政策,重新規劃,確定後會於官網公布。

可想而知,中華車因新政策,下半年少了MG大補丸,獲利面臨嚴竣挑戰。不僅如此,中華車MG開出好彩頭後,原打算導入同屬上汽集團的大通Maxus,甚至新車已送至環境部驗審,同樣也因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新規,新車上市計畫不得不延後。

台灣供應鏈廠商透露,這兩年中國車到處傾銷,世界各國都在防堵中國車入侵,國產化比率政策也是因應國際情勢。所幸台灣汽車零組件多是外銷/售後市場,原廠尤其國產車廠貢獻不高,所以新政反而是車廠受傷較大。

「真的太狠,完全不給車廠準備的時間」,廠商透露,開模認證都需要時間也要花錢,要增加採用國產零件,不是說到就能立刻做得到。且依政策所定國產化比率,電動車等於完全沒機會,「光電池成本就占快一半,整車做到35%國產化簡直開玩笑!」

中華車則表示,一直採取自研與多元品牌並行。自研部分集中商用車,繼2023年推出全新菱利電動車E300後,還有第四季上市自研中華菱利輕小商用車,以及2025年上市3.5噸電動貨卡。

另外也支持多元品牌自研,之前技術母廠三菱自動車久未推出新車型,才有引進MG對應的策略。但預定2025及2026年與三菱合作開發引進兩款全新車款生產販售。

《財訊》指出,MG方面,中華車強調已成交訂單交易條件不變,盡力早日交車,所有售後維修及保養都不受新政策影響。除了絕對支持政府新政策,原也有本土化比率提升計畫,新政策上路後,立刻採取行動,積極與產發署及協力廠商密切聯繫、持續溝通,與協力體系成立任務團隊,全力加速提升本土化比率,盡快達成新政策要求。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MG Taiwan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