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獵戶座星雲發現 540 個自由飄浮的木星質量天體,超過預期,尤其有 42 個天體組成雙星系統,質量介於 0.7~13 個木星質量,稱為「木星質量雙星」。
木星質量雙星如何形成一直是天體物理學一大謎題。首先,透過吸積過程難以形成質量超過幾個木星質量的行星;分裂過程,形成行星的質量下限約十個木星質量。此外,木星質量雙星的距離(28~384天文單位)與一般雙星系統相似,遠高於雙棕矮星的典型距離(約4天文單位。棕矮星質量通常介於幾十倍木星質量之間,是介於最小質量行星和最低質量恆星之間的星體類型)。
天文學家根據上述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木星質量雙星數據,提出「輻射侵蝕」理論解釋形成機制。雙星起初源自中小質量雙星系統,但增長受附近大質量OB型恆星輻射抑制。OB型恆星釋放出強烈的輻射,將形成中雙星大氣層剝離,使質量不斷減少,最終形成木星質量雙星,這過程稱為輻射侵蝕作用。
也就是說,像獵戶座星雲這類大質量恆星形成區域,大質量恆星輻射早期便抑制了雙星系統成長,使其成為木星質量雙星。這項理論對解釋木星質量雙星的形成機制又邁進一步,但僅限大質量恆星形成區域。要全面理解其宇宙普遍性仍有待釐清。
- JuMBO mysteries hidden in Orion Nebula
- [2410.09159] Formation of Jupiter-Mass Binary Objects through photoerosion of fragmenting cores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為藝術家繪製的木星質量雙星示意圖,來源:Robert L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