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太空望遠鏡新發現:重塑對蜘蛛網原星系團的認識](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2/05/05151223/James_Webb_Space_Telescope_Mirror37-624x415.jpg)
天文學家利用韋伯太空望遠鏡於蜘蛛網原星系團(Spiderweb protocluster)發現新星系,這些星系為宇宙演化提供新見解,顯示重力相互作用在密集區域扮演的角色不如先前認為那麼重要。
天文學家透過探索大尺度宇宙結構星系群及物理特徵,理解星系在環境形成和演化。蜘蛛網原星團是早期宇宙的研究重點區域,得以一窺形成中星系群,光線經過百億年旅程才到達我們這裡,揭示百於個不同發展階段的已知星系。
現在借助韋伯望遠鏡,天文學家試圖更理解這個原星系團,並揭示新星系。紅外光比可見光更容易穿透宇宙塵埃,因可見光會被塵埃散射,科學家可用來觀察蜘蛛網原星系團之前被宇宙塵埃遮蔽的區域,並研究塵埃遮蔽的程度。
▲ 韋伯近紅外相機(NIRCam)觀察到的蜘蛛網原星系團星系分佈。星系以白色圓圈標示,重力束縛星系集合在中間,數字標示小圖為選定星系特寫。(Source:ESA / Webb, NASA & CSA, H. Dannerbauer)
研究員表示正在觀察宇宙最大結構之一的建立過程,建造中的星系之城。我們知道本星系群多數星系都很古老,且不活躍,人類正在觀察處於青春期的天體跟著星系團成長,物理特性也會受影響。韋伯首次讓我們對這種結構建構有新認識,團隊研究氫氣,發現星系團被強烈遮擋的新星系,研究遮擋程度。韋伯僅花約3.5小時觀測,就完成這任務。
研究員表示一如所料,發現新星系團成員,但也驚訝發現比預期更多星系團成員。之前已知星系成員(類似銀河系典型恆星形成星系)並不像預期被遮蔽或充滿灰塵,這也令人驚訝。研究員補充這可解釋為,這些典型星系的成長主要不是由星系相互作用或引發恆星形成的合併觸發。
現在可用恆星形成解釋,而恆星形成動力來自天體大尺度結構不同位置積聚的氣體。團隊計劃更詳細研究這些(新)星系團成員,並用韋伯光譜觀測確認它們存在。
論文發表於《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期刊。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NASA/MSFC/David Higginbotham/Emmett Given,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