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元素如何形成並傳播全宇宙?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20 日 22:47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碳元素如何形成並傳播全宇宙?

碳這類對生命至關重要的元素如何形成並廣泛傳播?天文學家一直試圖解答。現在團隊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對距地球約 5,000 光年的沃夫─瑞葉雙星系統 WR140 詳細觀測,揭示產生碳豐富塵埃的過程。

沃夫─瑞葉星(Wolf-Rayet star)是大質量恆星演化至末期的特殊天體,WR140由兩顆這種大質量恆星組成。每隔八年,這對恆星於各自細長軌道掠過時,外圍大氣碰撞,壓縮物質並形成碳豐富的塵埃殼層。每次相遇時都會產生新碳塵埃殼,之後膨脹擴散,最終成為銀河系其他新恆星的成分。

韋伯太空望遠鏡最新中紅外線觀測顯示,WR140已形成至少17層定期膨脹碳塵埃殼,以穩定速度擴展,每層以秒速超過2,600公里遠離恆星,接近光速1%。觀測結果證實,這對恆星每隔八年如時鐘穩定產生新塵埃殼層。已檢測到超過130年的塵埃殼,更古老塵埃殼因逐漸消散而太黯淡,無法檢測。研究員推測,這對恆星可能在數十萬年裡產生數萬層塵埃殼。

分析發現,放大韋伯影像塵埃殼可看出分布不均勻。某些塵埃堆積成模糊脆弱的雲團,規模與整個太陽系相當,其他單獨塵埃顆粒自由漂浮,每顆粒寬度僅人類頭髮直徑百分之一。無論聚集還是分散塵埃,皆以相同速度擴展,且富含碳。

▲ 影片顯示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對WR140雙星系統的兩次觀測結果。過去130年,釋放超過17層塵埃殼層,中紅外光觀測清晰顯示結構。相隔14個月拍攝的影像,研究員證明系統塵埃擴展中,每層塵埃物質都以接近光速1%移動。

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年後,當WR140結束向周圍「噴灑」碳塵埃,命運又會如何?沃夫─瑞葉星質量是太陽十倍,接近生命終點,可能會以超新星爆炸結束生命,或摧毀部分甚至全部塵埃殼;也可能塌縮成黑洞,保留塵埃殼結構。研究員目前傾向黑洞結局。

回到天文學的重要問題:宇宙塵埃從何而來?如果像這類碳豐富塵埃能保留,可能為解答這問題提供重要線索。我們知道,碳對形成類似岩石行星和太陽系至關重要,此研究讓天文學家一窺雙星系統如何產生碳豐富塵埃,並推進到銀河系鄰域。論文發表於《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為WR140雙恆星交會示意圖,來源:NASA / ESA / CSA / Joseph Olmsted (STScI))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