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材料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款創新冷卻裝置,利用聚合物薄膜實現持續散熱,展現可穿戴技術與便攜式應用的巨大潛力。此裝置利用電熱效應,施加電場暫時改變材料溫度,達到冷卻效果。
實驗室測試顯示,原型機能將周圍環境溫度持續降低攝氏9度(約華氏16度),並在約30秒內將熱源溫度降低攝氏14度(約華氏25度)。領導研究的Qibing Pei教授表示,長期目標是開發舒適、實惠、可靠且節能的可穿戴冷卻配件,特別是為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者提供幫助。隨著氣候變遷導致氣溫上升,應對高溫已成關鍵健康議題,此技術有望成為解決方案的基礎。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開發的新型冷卻裝置。(Source:UCLA Soft Materials Research Laboratory,下同)
創新機制基於電熱效應與薄膜堆疊
此冷卻裝置由六層塗有碳奈米管的聚合物薄膜圓形堆疊組成,整體直徑略小於一吋,厚度為四分之一吋。該材料具鐵電特性,施加電場時會改變形狀。當電場開啟時,薄膜層會成對互相壓縮;關閉時則會分開,擠壓其他相鄰層。這種交替壓縮與分離,如手風琴般不斷重複,逐層抽走熱量,實現自我再生冷卻效果。
研究共同作者Hanxiang Wu博士指出,聚合物薄膜透過電路傳輸電荷,使此柔性冷卻裝置比傳統空調更有效率。另一位研究共同作者Wenzhong Yan博士表示,此裝置結合先進材料和精巧結構,將功能直接嵌入結構中,提供節能冷卻,降低複雜性、能源消耗和計算需求。
與傳統空調不同,此技術無需蒸汽壓縮和產生溫室氣體的冷媒,僅靠電力運行,並能使用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供電,更具永續性。
▲ 該裝置的聚合物薄膜像手風琴一樣膨脹和收縮,將熱量從熱源中抽走。
可應用在冷卻具有柔性組件的電子產品
Qibing Pei教授表示,由於採用柔性薄膜,此電熱冷卻技術非常適合下一代可穿戴裝置,能幫助人們在嚴苛環境下保持涼爽,並可應用於冷卻具有柔性組件的電子產品。
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材料科學家Sumanjeet Kaur博士,同時為研究共同作者及專利共同發明人。她強調,高效可穿戴冷卻在節能和緩解氣候變遷方面的重要性。
此創新技術的成功開發,象徵可穿戴冷卻技術的重要進展,未來有望廣泛應用,為人們帶來更舒適、節能的生活體驗。
研究成果已刊載於《科學》期刊。
- Beat the Heat: UCLA’s New Cooling Device Drops Temperatures by 16 Degrees Continuously
- A self-regenerative heat pump based on a dual-functional relaxor ferroelectric polymer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