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背後的法律遊戲,誰能化解 TikTok 危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22 日 8:00 | 分類 app , 社群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禁令背後的法律遊戲,誰能化解 TikTok 危機?

TikTok 禁令實施,已是全球科技與法律領域熱烈討論的焦點。這不僅牽涉到應用程式的存續,也反映出全球兩大經濟體:美國與中國之間,圍繞數據安全、國家安全及技術主權的矛盾。該禁令是否會進一步推動美中科技脫鉤,對跨國科技公司的經營模式又將產生何種影響,是目前法律、政策與科技領域不可忽視的議題。

對跨國科技企業的啟示

首先,TikTok禁令明確展現了美國對來自中國的科技企業日益嚴格的審查與制約。這一行為被視為是美中科技脫鉤的具體表現,而其背後的推動力是對國家數據安全的深刻關切。然而,這種科技脫鉤並非僅限於TikTok,更多中資科技公司如華為和大疆也早已感受到類似壓力。

對跨國科技企業而言,這樣的趨勢將使它們更難在全球市場自由運作,因為不同國家的數據主權法規將更為分歧,使得公司不得不設立區域化的數據中心與業務架構來滿足各國規範。對科技企業而言,這意味著更高的合規成本與經營複雜性,同時也可能削弱全球化帶來的協同效應。

再者,針對行政命令的合法性,法院是否會挑戰這些強制出售令的法律基礎,將成為未來觀察的關鍵之一。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美國總統在面對國家安全威脅時擁有相當廣泛的權力。

然而,IEEPA主要用於限制資產凍結、貿易禁令等國際經濟活動,其範疇是否涵蓋強制外資企業出售其資產並未明確。此類命令是否會超出總統的權力範圍,可能構成行政濫權,並且侵蝕了對法治原則的信任。如果法院決定審查行政命令的範疇,可能需要解釋IEEPA的條文意圖及其應用邊界,特別是在數位經濟領域中的適用性。

TikTok禁令並非只是商業糾紛

另一個法律焦點在於強制出售令是否構成對公司財產權的「非法徵收」。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The Fifth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明確規定,政府不得在未經正當程式及合理補償的情況下剝奪個人或企業的財產權,強制要求外資企業出售其資產,特別是核心技術(如TikTok的演算法),可能被視為對財產權的侵犯。即使政府基於國家安全理由採取行動,仍須遵循正當程式並提供補償,否則將構成違憲行為。法院在處理此類案件時,將不得不平衡國家安全利益與企業財產權之間的關係,並可能建立關於此類行政命令的法律先例。

如果法院最終判定這類行政命令違憲,將對未來的科技監管政策產生影響。這可能限制總統在IEEPA下的權力擴張,而減少未來類似命令的發出可能性。同時,法院的裁定也可能為跨國科技公司提供法律保護,減少其在美國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

此外,判決結果將對其他國家以國家安全為由進行科技監管的行為產生示範效應,影響全球對數位經濟中的主權與企業自由的規範理解。因此,法院在此問題上的裁決不僅是一項單一政策的法律檢視,更是對國家安全與法治邊界的一次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企業面臨的法律與政策壓力,可能推動它們進一步思考雙邊市場之外的新策略。跨國公司可能會加強對歐洲、東南亞等市場的投資,避開美中兩國愈發對立的政策環境。同時,這也凸顯出全球科技公司對法規風險管理能力的需求日益提升。

TikTok禁令代表的不僅是一場商業糾紛,更是一次檢視全球數位經濟秩序的關鍵考驗。美中科技脫鉤的加劇和跨國科技公司的經營模式轉型,正是這場風暴的兩大影響。如何在法治架構內妥善處理此類問題,將成為未來科技與法律領域的重要挑戰。

(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