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奧胡斯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突破性技術,與傳統碳捕集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不同,新方法可利用微生物直接將工業煙囪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化學物質等有用產品。
工業煙囪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導致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升高的最大因素,由於工業煙霧內的二氧化碳與其他氣體混合,很難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去除。
傳統碳捕集技術通常是兩塔系統,充滿特殊化學品的第一塔收集煙囪煙霧,並留下液態二氧化碳,接著化學物質與二氧化碳被送入加熱至 120~140 ℃ 的第二塔,於封閉高溫環境下使碳與化學物質分離,濃縮的二氧化碳再於高階製程進一步精煉以壓縮儲存。
令人苦惱的是,將碳與化學物質分離的加熱過程成本非常昂貴,消耗能源量約占發電廠總發電量 30%,因此一些研究人員鎖定新穎的微生物方法,其成本更低,且能在對二氧化碳新陳代謝的同時轉化為新產品。
最近,奧胡斯大學團隊提出的新型技術便屬於生物整合碳捕集與利用(BICCU),第一塔流程與傳統方法相同,但第二塔利用能與二氧化碳結合且對其他氣體具抵抗力的微生物,無需另外施加高溫便能去除、轉化二氧化碳,碳可在封閉迴路中重複利用,減去過去許多中間製程步驟。
最終代謝並轉化出來的產品(如甲烷)取決於微生物類型,經過專門設計的微生物可進一步用於碳密集型產業。
新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