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努小行星樣本發現多種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01172730/da6a20cb-a92f-4d45-bf4a-5cdf98e247eb.jpg)
2020 年 10 月,美國太空總署(NASA)OSIRIS-REx 太空探測器成功登陸距地球 3.2 億公里的小行星貝努(Bennu),並從鬆散地表收集約 120 公克塵埃與岩石樣本,2023 年 9 月封存後返航,並順利降落美國猶他州沙漠。團隊詳細分析這些珍貴樣本,顯示太陽系形成初期,貝努的母天體可能曾有液態水,成果提供太陽系形成初期環境的化學組成重要線索。
▲ 密封的貝努小行星岩石與礦物樣本。(Source:Erika Blumenfeld & Joseph Aebers / JSC)
太陽系形成初期遺跡
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初期,無法形成行星的天體碎裂後的殘餘物,也因此有多樣形態、大小及化學組成。貝努被選為OSIRIS-REx任務的目標,主要是因為從地球望遠鏡觀測資料顯示,貝努小行星富含碳及水合黏土礦物,可能與地球最原始的碳質球粒隕石(carbonaceous chondrites)性質相似。與隕石樣本不同的是,從小行星直接採集的樣本未經大氣層摩擦燃燒破壞,或掉落地面後受地球環境影響,保存最原始樣貌,並為太陽系演化、行星形成過程及太陽系構成生命基本物質的來源提供關鍵性線索。
▲ 團隊在無塵室處理OSIRIS-REx攜帶密封樣本的返回艙。(Source:Keegan Barber / NASA)
發現鹽類礦物
為避免遭地球環境污染,樣本攜回地球後立即存入充滿氮氣的密封裝置,科學家以外部手套操作處理。分析貝努塵埃顆粒結構時,團隊驚訝發現小天體極為罕見的鹽類礦物:岩鹽(halite)與鉀石鹽(sylvite)。岩鹽可溶於水,所知隕石樣本極為罕見。團隊還發現其他物質:碳酸鈉(俗稱蘇打)、磷酸鹽、硫酸鹽及氟化物等其他鹽類礦物。這些礦物通常為鹽水蒸發後沉積而成,類似地球鹽湖沉積物。發現顯示,小行星貝努的母天體可能擁有液態鹽水環境,蒸發過程留下鹽類沉積物,成為太陽系形成初期水循環的重要跡證。
▲ 小行星貝努樣本發現碳酸鈉(圖示)等多種礦物質的微小結晶。(Source:Timothy McCoy / Smithsonian)
有機化合物與構成生命的物質
除了鹽類礦物,天文學家還在貝努樣本發現大量有機分子,包括14種與地球生物過程相關的胺基酸,以及某些未在已知生物體發現的胺基酸。還檢測到氨(ammonia)及全部五種RNA與DNA核鹼基(nucleobases)。雖然未在貝努發現生命,但結果表明,小行星貝努的母天體曾有富含碳與鹽水的環境,以及適合形成生命的基本條件。這研究支持鹽類礦物對有機化合物形成過程的催化作用,對外星生命與生命起源有重大意義。
▲ 2023年9月,裝有小行星貝努原始樣本的返回艙降落美國猶他州沙漠。(Source:Keegan Barber / NASA)
未來研究與探索
貝努小行星樣本分析成果為研究太陽系外圍冰質天體提供新觀點,天文學家據此推測土星衛星土衛二(Enceladus)與矮行星穀神星(Ceres)都可能有地下鹽水海洋,這些天體是否具孕育生命的潛力仍是未解之謎。團隊仍持續分析珍貴樣本,並研究小行星貝努母天體的演化歷史,拓展早期太陽系形成環境與潛在生命起源的理解。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為藝術家想像OSIRIS-REx準備登陸貝努小行星,來源:NASA / Goddard / University of Ariz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