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台灣的困境有哪些?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1 日 7:50 | 分類 淨零減碳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台灣的困境有哪些?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能源轉型逐漸成為各國能源政策的優先目標。台灣做為一個依賴進口能源的島國,其能源結構的改變尤為重要。電動車的發展、風力發電基組的增加、太陽能板的廣泛鋪設,以及逐漸有機會商業化運轉的地熱能,無疑為台灣帶來了綠色能源轉型的期待。

政府雖然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發電比例達到20%,並期望到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但在政策落實與實際行動之間,還存在諸多問題。淨零碳排的概念並不意味著完全停止所有碳排放,而是通過減少排放、投資碳捕捉技術、以及加強植林維護綠植被形成碳儲存等措施,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

各國政府仍然消極面對氣候變遷

然而,隨著COP25會議結束,我們發現已開發國家對於碳排放的責任仍持消極態度,這使得全球減排的步伐依舊緩慢。台灣雖然在政策上提出了雄心壯志的目標,但實際行動卻面臨政治、技術與社會層面的多重困難。在這些困境中,如何推動真正有效的減碳政策,如何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成為當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氣候暖化的威脅下,全球各地都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台灣亦不例外,隨著極端天氣頻發,海平面上升等問題的日益嚴重,氣候變遷的後果逐漸浮現。然而,儘管有不少專家與環保團體的呼籲,邊際效益遞減的情況越來越明顯。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全球暖化的逐漸加劇,對於改變的急迫性認識不足,有如溫水煮青蛙而不自知。

中央政府與地方制衡的矛盾

以台中火力發電廠為例,燃煤機組何時能夠汰換成較為清潔的天然氣機組?這不僅是環保問題,還涉及到對當地居民健康的長期影響。儘管天然氣的污染較低,但仍然存在排放問題。

若以政策推動的財政困難來看,台灣財政年度預算編列方面,環境相關的整體規劃預算並未得到足夠的支持,如國土規劃法延緩上路。這與財劃法的調整以及中央政府在公共建設預算縮減的決策有關,而這些調整往往受限於政治角力和中央與地方政策不一致的矛盾。

依照114年的總預算審核,國土署要針對地方地目變更與整合的國土利用規劃將暫停、經濟部能源署的核電廠經費也凍結、加上挹注台電補助全數刪除,電價上漲之外各種綠能推動的計畫將會擱置,這對於能源轉型都是相當大的危害。

綠能其實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

雖然台灣積極推動綠能發展,但相關問題也逐漸浮現。農地用來發展太陽能發電設施,卻導致了農業用地大量消失,這無疑將對本地農業發展造成深遠影響。這樣的發展並未充分考慮土地使用的多元性,也未能兼顧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

台灣目前的綠能政策依然以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為主軸,並逐步發展電動車市場,意圖落實交通轉型。政府也在積極研究碳捕捉技術,期望能夠有效減少碳排放。然而,這些政策的落實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首先,台灣的能源結構過於依賴進口化石燃料,且現有的能源轉型政策尚未完全深入到各行各業。其次,社會大眾對於環境保護的認識還遠遠不夠,許多人仍未認識到綠能轉型和減排政策的重要性。

碳交易雖然可以在帳面上減少碳排,但這只是外部成本的交易化,無法明顯且有效的減少碳排,核電廠除役以及核廢料的最終處置仍然沒有明確的目標,之前提到將低階核廢料送至法國二次處理,但封存跟早已滿出來的燃料棒仍無處堆放。

筆者認為,先廢核,再來是能源轉型,最後是區域電網的布建。才能全面改變台灣的能源使用型態,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