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弱美元」政策: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另一隻腳](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3/06/29091824/dollar-g2bc1d1472_1280-624x455.jpg)
很多人只知道川普加關稅,其實他還有另一招:弱美元。它們宛如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兩隻腳,缺一不可。
早在川普第一任期間,他就為了保護汽車等本國產業,指責美元太強,批評「中國和日本不斷誘導貨幣貶值,而美國在吃虧」。
輿論因此認為川普支持弱美元。《經濟學人》就稱,川普喜歡很多強勢的東西──強人、強勢邊界、強勢中國政策──但不喜歡強勢美元。他曾表示:「人們可能會認為我對強勢美元感到興奮,但我不會!」
這次川普回鍋白宮,從他任命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Stephan Miran),到他的副總統范斯,也都主張美元應該貶值。
這是因為一來弱美元讓美國出口品變便宜,可增加出口;二來外資錢進美國時,拿同樣的外幣可以換到更多美元,買到更多的東西,這會擴大廠商在美國的投資。
既然川普目的是美元貶值,他有哪些手段可用?
出售美元買外幣、逼聯準會降息
三手段打美元,卻可能反噬美國經濟
第一招是國際聯合干預。根據川普經濟顧問米蘭的看法,美國可以透過「海湖莊園協議」來壓低美元──就像當年「廣場協議」一樣。
1985年9月,當時美國雷根總統任內,美、英、法、日和西德的財政部長和央行總裁,齊聚紐約廣場飯店,他們討論如何使美元貶值,準備「進行更緊密的合作讓非美貨幣升值」。
米蘭認為,川普在實施一系列懲罰性關稅之後,「歐洲和中國等貿易夥伴變得更容易接受某種形式的貨幣協議,以換取降低關稅。」
然而,當前國際環境已和過去不同。《經濟學人》分析,若川普想在今天重演「廣場協議」──當然這次地點是紐約中央公園另一邊的川普國際酒店,「這是不太可能成功的。」
當年「廣場協議」的背景,是美國不想直接對盟友加徵關稅,於是藉由美元貶值這種間接手段,縮小美國的貿易逆差,也不會直接和盟友撕破臉。
和1980年代相比,美國如今的貿易夥伴更加多元、數量更多,而且不少對美國懷有敵意,願意協助美元貶值者恐怕不多。再加上川普已明擺著要對各國加關稅,他們更沒有誘因配合。
第二招,美國財政部可以自己單邊行動,出售美元來購買外幣,讓美元走貶。
但這可能很不划算。以中國為例:2014年至2017年,人民幣匯價疲軟,北京每年花費一兆美元──約占其國內生產毛額(GDP)3%,試圖支撐人民幣價值。
人民幣並非國際交易貨幣,中國干預就付出如此高額成本。美元是當前國際最重要的交易貨幣,美國干預的代價只會更高。
第三招,就是逼聯準會降低利率或大印鈔票。
這可能有助於美元走貶。然而,聯準會主席鮑爾不太可能照辦,因為這幾乎可以肯定將導致通膨。川普若解雇鮑爾,任用一位更聽話的聯準會主席,也將面臨鮑爾的法律訴訟。
最重要的是:市場未必會聽川普的話。
美元強弱是市場決定的,未來川普「弱美元」政策,至少有四個阻力。
外資湧入美國、非美貨幣貶值抗關稅
川普想壓低美元?市場可不這麼想
首先,由於美國通膨仍未完全平息,市場預期聯準會2025年可能只降息兩次,這代表美國與其他國家仍有利差。
例如當前美債殖利率逾4%,中國不到2%。這種利差將吸引外資湧入美國,美元要弱也難。
其次,川普要加關稅,證諸歷史,在他第一任期時對中國加徵關稅,後來北京放手讓人民幣貶值,抵銷了關稅衝擊。
在這次川普回鍋後,一開始他並未表態立刻加徵關稅,包括新台幣等非美貨幣曾經一度反彈。如今隨著川普開始對加、墨、中等加徵關稅,這些國家貨幣兌美元也應聲貶值,未來新台幣可能也會有類似走勢。這就充分顯示市場「川普加關稅,非美貨幣貶」的邏輯。
第三,是美國經濟獨好。國際貨幣基金(IMF)預計2025年美國經濟成長率2.7%,遠勝歐元區;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如今身陷房地產危機與債務泥淖,外資首選投資地仍是美國,美元想弱並不容易。
第四,弱美元可能損害美國地位。日經中文網引述三井住友銀行外匯交易集團負責人納谷巧表示,「如今(中、俄等)金磚國家討論建立共同貨幣,如果採取引導美元貶值的策略,可能會導致去美元化。」
同時,政治干預也無法違抗市場力量。當年廣場協議後,美元一開始走貶,但到了1980年代末,其價位又回到1980年初的水準。
這不是說美元在川普任內不會貶值,而是說市場有市場的邏輯。投資者也要明白這位白宮之主並不是無所不能,這才是理性的投資之道。
(作者:楊少強;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