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衛一裂谷發現地下海洋線索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7 日 9:30 | 分類 天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天衛一裂谷發現地下海洋線索

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天體隱藏的液態海洋數量可能遠超過預測。到目前學者認為木星、土星、天王星與海王星多顆衛星可能蘊藏著厚冰質地殼封存的地下海洋,而佈滿天衛一表面的深裂谷中,可能藏著顯示內部構造祕密的地質特徵,也讓天文學家研究這些深藏的水體。

近期團隊研究發現,天衛一地表裂谷可能是由內部物質湧出形成,底部呈平行溝槽狀,地質特徵與地球板塊擴張運動產生的構造十分相似,且或許有固態二氧化碳(俗稱乾冰)與其他含碳沉積物,顯示衛星內部可能有液態水。雖然形成機制尚未確定,但衛星內部或許藏著流動物質,對研究天衛一結構極具價值。團隊觀測數據與地質模型模擬,試圖解釋這些構造的形成機制。

▲ 天衛一表面裂谷地形位置與特徵。(Source:論文,下同)

電腦模擬後發現,地球板塊擴張運動可能適用天衛一。地球海底的中洋脊,因海洋地殼向兩側擴張裂開,導致岩漿向上湧出,湧出物接觸海水冷卻後形成新地殼。天衛一機制可能是內部較熱物質上湧,導致冰質地殼解凍後向兩側裂開,湧出物凍結後形成新冰地殼。研究員將裂谷兩側「對齊」時,發現地質特徵吻合度極高,顯示此裂谷確實可能由板塊擴張作用導致。此外,裂谷底部的平行溝槽與地球中洋脊沉積物特徵相符,又更支持這推測。

▲ 天衛一裂谷地形與產生機制示意圖,冰質地殼緩慢向兩側裂開,地下湧出物隨時間持續凍結後,形成類似地球中洋脊構造。

天文學家認為,天衛一曾進入軌道共振狀態,使軌道週期為精確數學比例。這種共振產生的引力交互作用可能導致衛星內部受熱,地表因內部加熱與冷卻過程發生變化,衛星內部分區域或許仍保留著液態水,或隱藏的地下海洋,近期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觀測結果支持這推測。如果屬實,地下海洋可能就是裂谷固態二氧化碳的來源。然因觀測數據不夠充分,無法確定規模及與裂谷擴張的關聯。團隊只能粗略估算規模與深度,無法完全確定海洋是否與地殼擴張區域有交互作用。雖然碳氧化物冰確定存在,但如果僅照航海家二號資料,無法確定物質的精確分布狀況。

目前天王星及衛星研究仍極為有限,亟需新探測任務深入探究天衛一的地質與可能存在的海洋。若人類終於決定探索這顆神祕行星,天衛一裂谷地形將成為關鍵目標。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NASA / JPL)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