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療法:喵星人能否成為下世代動物輔助治療師?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5 日 0:00 | 分類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貓咪療法:喵星人能否成為下世代動物輔助治療師?

提到動物輔助治療(Animal-Assisted Therapy),多數都會想到「治療犬」(therapy dogs)。狗狗與人親密互動,在大學校園、醫院、護理機構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提供情感支持。然最新研究顯示,貓咪(cats)或許也能勝任,以與狗不同的方式撫慰人心。

最近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與比利時團隊合作,某些貓咪展現與治療犬相似行為特徵,也能對輔助治療有貢獻。論文刊登於《Animals》期刊。研究員以科學化行為評估工具,調查數百隻比利時飼主的貓,分析參與動物輔助治療計畫的貓與普通家貓的行為差異。

貓真的不親人嗎?

華盛頓州立大學教授 Patricia Pendry 表示:「很多人認為貓不適合做治療性工作,但研究顯示,某些貓非常適合這種環境,甚至可能樂在其中。」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輔助服務的貓更具社交性,對人類和其他貓接受度較高,也更主動追求關注,對撫摸或抱抱耐受度較高──這對許多貓奴而言,可能是難以想像的特質。

為什麼選擇貓?

動物輔助治療長期以狗為主,原因在狗天性非常適合訓練,既有服從性又具親和力。然研究員指出,貓低調、溫和與安定,對某些人可能更有療癒效果。特別是怕狗不喜歡狗的人,貓有更靜態溫和的特徵。貓的「呼嚕聲」(purring)也證實有助降低壓力、穩定心率。相較狗狗熱情奔放,貓靜靜陪伴或許更能幫助某些患者。

不是每隻貓都能勝任

當然只有少部分貓能參與動物輔助治療。與治療犬不同,貓通常不接受訓練,只取決於天生性格與環境適應力。雖然緬因貓(Maine Coon)、布偶貓(Ragdoll)等品種較親人,但此研究並未比較品種,只專注個體差異。

也需考量貓福祉,參與輔助治療的貓必須保持自在,不能因長時間被摸而有壓力。

儘管研究顯示貓有潛力成為動物輔助治療的新成員,但研究員強調,目標並非推廣貓取代狗,而是希望人們看到某些貓也有這種天賦,適合的環境可對人類有正面影響。歐洲動物輔助治療逐步納入貓,尤其比利時等國,貓漸漸進入動物輔助治療界。將來或許有更多「專業貓」現身療癒空間,與治療犬並肩,給人溫暖與陪伴,以牠們獨特的方式提供情感支持。

(首圖來源:Unsplas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