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研究:嬰兒期若嚴重細菌感染,日後精神疾病風險大增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3 日 8:2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丹麥研究:嬰兒期若嚴重細菌感染,日後精神疾病風險大增

新生兒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抵抗力較弱,某些不會致病成人的細菌卻可能對他們造成危害。如女性生殖道的 B 群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可能分娩時感染嬰兒,嚴重的話甚至會有性命危險。最近丹麥大規模研究發現,這類感染不僅威脅新生兒生命,還會提高青春期至成年後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尤其曾罹患腦膜炎的嬰兒。論文近日發表於《感染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n)。

長期追蹤研究揭示新生兒感染與精神疾病的關聯

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及奧胡斯大學醫院(Aarhus University Hospital)合作,分析丹麥全國健康數據,涵蓋 1997~2020 年診斷為「侵襲性 B 群鏈球菌感染」(指病菌進入血液、腦脊髓液等,導致嚴重全身性感染)的 1,548 名嬰兒,並與 15,345 名未受感染對照組比較。

初步分析,嚴重感染嬰兒有 87.7% 出現敗血症(sepsis)、12.3% 患腦膜炎(meningitis)。再分析長達 18 年追蹤結果,日後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比對照組高 41%,曾罹患腦膜炎的嬰兒,日後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比敗血症者高約 60%。受感染嬰兒智力障礙風險增加約兩倍,行為與情緒障礙風險更高了 46%。

加強孕婦篩檢與預防 B 群鏈球菌感染的重要性

B 群鏈球菌是導致新生兒敗血症與腦膜炎的主要病原,感染途徑通常是產道感染或嬰兒早期環境暴露,會導致約 5%~10% 發生侵襲性感染使新生兒死亡。目前許多先進國家已建立孕婦 B 群鏈球菌篩檢計畫,若檢測結果呈陽性,醫師會在分娩時靜脈注射抗生素,以降低新生兒感染風險。此次研究顯示,這類感染影響不限新生兒時期,還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長期影響,故研究員再次強調應強化預防措施,甚至開發疫苗,以更有效降低風險。

此研究突顯新生兒感染對長期健康的深遠影響,嬰兒期的「健康風暴」竟影響下代健康如此深遠。醫學界還應發展更有效預防策略,如改善產前篩檢與治療方案,確保新生兒更有保護。研究也提醒醫界,評估精神疾病風險因素時,應將兒童早期健康與否納入考慮,以幫助制定更全面的預防保健措施。如果能有效預防這類感染,不僅降低嬰兒死亡率,還可減少之後導致的精神疾病負擔。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