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廣播公司(BBC)9 日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威脅從 4 月 9 日開始對中國商品實施超過100%的關稅之後,一場中國與美國的全面貿易戰將就此開打。
中國稍早已經表示,對美國的關稅措施將「奉陪到底」,不會對他們認為的美國脅迫讓步,並且會以增加對美國的貿易壁壘做為反制措施。
這場日益升級的貿易戰將對世界經濟帶來多大的影響備受關注,BBC記者朱永雄(Ben Chu)以專文分析報導。
中美貿易額有多少?
這兩大經濟強權之間,去年的貨品貿易額大約為5,850億美元(約4,290億歐元)。不過,這當中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總額4,400億美元,比中國從美國進口總額1,450億美元超出許多。
這導致美國對中國在2024年出現2,950億美元的龐大貿易逆差,約等於美國經濟的1%。但是,這比川普不斷宣稱的1兆美元數字要少很多。
川普在第一任期時已經對中國實施高額關稅。那些關稅仍持續維持,拜登(Joe Biden)總統並做了增加。
這些貿易障礙已經讓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占比從2016年的21%下降到去年的13%。
所以,在過去10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依賴已經降低。
不過,有分析師指出,部分中國貨品已經透過繞道東南亞國家,而出口到美國。例如,川普政府在2018年對中國進口的太陽能板實施了30%的關稅。但是,美國商務部在2023年提出證據顯示,中國太陽能板製造商已經把他們的組裝線轉移到像是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等國,然後把成品從這些國家運送到美國,有效的避開了關稅。
川普對這些國家要實施的新「對等」關稅將因此提高一系列源自中國的商品在美國的價格。
美國和中國彼此進口些什麼?
在2024年,美國對中國的最大出口項目是大豆,主要用來餵養中國預估有4.4億的豬隻。美國也輸出藥品和石油到中國。
中國對美國最大量的出口為電子產品、電腦和玩具。還有大量的電動車用電池出口到美國。
美國對中國進口的最大項目是智慧型手機,占了總進口的9%。這些智慧型手機有很大部分是中國為美國的蘋果公司(Apple)所製造。
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已經在最近幾週成為蘋果市值下滑的主要因素,蘋果的股價在過去一個月已經下滑20%。
所有這些從中國送到美國的進口品,在川普已經對北京實施20%關稅之下,對美國人來說價格將更昂貴。如果對所有貨品的關稅增加到100%,那麼衝擊將大5倍。
在中國的報復性關稅下,美國進入中國的商品價格也將提高,最終以同樣的方式對中國消費者帶來傷害。
不過,除了關稅以外,這兩個國家還有其他方法透過貿易對彼此帶來損害。
中國在提鍊許多關鍵金屬方面占有核心角色,包括銅、鋰和稀土元素。北京可以在把這些金屬送往美國方面設置障礙。中國已經對鍺(germanium)與鎵(gallium)實施出口限制。這兩種材料主要用於軍用熱成像與雷達技術。
至於對美國來說,可能會試圖更收緊從拜登開始對中國在科技上的封鎖,讓中國更難進口目前仍無法自製的先進晶片。這些晶片對像是人工智慧(AI)方面的應用至關重要。
川普的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這個星期已經表示,美國可能對其他國家,包括柬埔寨、墨西哥和越南施壓,讓他們不要和中國貿易,如果他們想要持續出口到美國的話。
全面貿易戰將如何影響其他國家?
美國和中國加起來在全球經濟上的占比極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大約為43%。
如果他們發動全面貿易戰,導致他們的成長減緩,或甚至讓他們進入經濟衰退,這可能傷害其他國家的經濟,讓全球成長減緩。全球投資也可能受害。
此外,還會有其他的潛在後果。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製造國,生產的產品遠超過國民在國內所能消費的。
中國已經有價值近1兆美元的貨品順差,也就是中國出口到世界其他地方的貨品比進口要多。
中國常常因國內補貼與國家財政支持,例如低息貸款,而讓他們支持的企業可以用低於實際的成本生產貨品,鋼鐵就是一例。
如果這些產品無法進入美國將面臨風險,中國企業可能尋求在海外「傾銷」它們。這可能對部分消費者有利,但是它也可能傷害其他國家的製造商,威脅就業與工資。
英國鋼鐵(UK Steel)的遊說團體已經警告,可能面臨過多鋼鐵流向英國市場的危險。
中國與美國全面貿易戰的外溢衝擊將讓全球有感,而大多數經濟學家認定這場衝擊絕對是極為負面的。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