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科學家研發出超級金屬,極端溫度下強度不減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4 日 12:00 | 分類 尖端科技 , 材料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韓國科學家研發出超級金屬,極端溫度下強度不減

韓國浦項工科大學(POSTECH)由 Hyoung Seop Kim 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鎳基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HEA),能在攝氏零下 196 度的深冷環境至攝氏 600 度的高溫下(橫跨近 800 度的溫差範圍),依然保持優異的強度與延展性。這項被團隊稱為首款「超適應體」(Hyperadaptor)的新材料,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材料研究快報》(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

傳統金屬材料對溫度變化極為敏感,性能通常僅在有限的溫度區間內最佳化,難以應對溫度劇烈波動的極端環境。為此,POSTECH團隊引入「超適應體」概念,開發出這款新型高熵合金。高熵合金通常包含五種或以上元素且比例相近,利用高混合熵原理來穩定其固相結構,進而獲得比傳統合金更佳的機械性能與熱穩定性。

這款新型鎳基合金(包含鎳、鐵、鈷、鉻、鋁、鈦等元素)的卓越穩定性,源於其特殊的內部結構。其立方晶系(face-centred cube,FCC)結構賦予材料良好的延展性,而內部均勻分布的奈米級L1₂析出相則如同強化骨架,有效抑制材料在高低溫下的變形。鋁和鈦的加入進一步提升了熱穩定性,使得合金的內部滑移機制能在廣泛溫度範圍內保持一致,進而維持恆定的機械性能。

圖為鎳基高熵合金的拉伸性能與微觀結構,該合金在寬廣溫度範圍內展現出對溫度不敏感的力學性能。(Source:浦項工科大學

研究主要作者朴孝珍(Hyojin Park)博士指出,這種溫度不敏感的特性,使得「超適應體」合金在航空航太(如火箭、噴射發動機)、汽車工業(如排氣系統)及能源領域(如發電廠渦輪機、管道)等需要承受劇烈溫度變化的嚴苛應用中,具有巨大的潛力,能顯著提升設備的安全性與效率。金炯燮教授總結道:「我們的高熵合金突破了現有合金的限制,建立了一種新型的溫度不敏感材料。『超適應體』概念代表了開發下一代材料的一大突破,即使在極端條件下也能維持一致的機械行為。」

(首圖來源:AI 生成)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