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門檻降低!他借助 AI 工具打造漫畫翻譯平台月入破萬美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18 日 10: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新創 , 科技教育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技術門檻降低!他借助 AI 工具打造漫畫翻譯平台月入破萬美元

無論是在電子信《The Batch》裡面,還是實際在台灣公開演講,吳恩達(Andrew Ng)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人們,利用 AI 輔助,打造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已經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

工程師可以用AI輔助寫程式(AI Coding),對軟體開發一竅不通的設計師、大學生,也能用「直覺開發」(Vibe Codgin,或譯為氛圍開發),打造出影響力無遠弗屆的產品。

在廣州網路公司任職、擁有15年產品經理經驗的蘇謹深,就是靠著AI幫忙,開發翻譯破百萬張漫畫的線上產品「AI Manga Translator」,並從中賺到真金白銀,每月營收過萬美元。

▲ 對漫畫迷來說,一般翻譯工具翻出的文字無法放進圖中的文字框當中,體驗不佳。(Source:AI Manga Translator,下同)

不會寫程式,ChatGPT、Claude是最好員工

「這款產品本身就是從興趣開始,到展示、原型產品,現在到一個半商業化的產品。」蘇謹深平常就熱愛看漫畫,之所以動手與AI協作開發AI漫畫翻譯產品,就是為了滿足個人需求。

他表示,就算看不懂原文,還是很想跟上漫畫最新進度的時候,會把圖片上傳到Google翻譯,但閱讀翻譯成果的體驗很差,因為翻譯後的文字,脫離漫畫裡的「氣泡框」。

長期關注科技趨勢的他,很快就想到運用AI的威力解決眼前難題。「(AI)模型出來以後,能識別、翻譯並且回填。是不是我也能做一個產品滿足自己的要求?」於是,他和ChatGPT、Claude對談,開發出AI漫畫翻譯的最小可行性產品。

研究如何用AI翻譯漫畫的過程中,也遇到許多難題。例如,不同語言的文本長度不同,翻譯以後未必能塞得進泡泡;在著重打鬥場面的漫畫如《七龍珠》中,很常出現難以辨識的藝術字,翻譯後也沒有泡泡可以放;近年自韓國興起的條漫,文字呈現邏輯和傳統頁漫不同,提升翻譯邏輯複雜度。

和其他駕馭AI、直覺開發的人們相比,蘇謹深的優勢在於,他擁有豐富的產品經營經驗。在交辦任務給AI下屬之前,他就先準備好突破20萬字的產品規格書,寫清楚應用程式介面(API)的規格、定義好使用者介面,就連產品上線後的搜尋引擎最佳化(SEO)也都預先考慮進來。

除此之外,當時最新的模型還是GPT-3.5,不僅幻覺頻出,模型的上下文(context)長度也有限,很容易忘記前因後果,他才會準備如此詳細的內容讓AI參照。

▲ 翻譯由上往下滑的條漫時,邏輯與傳統左右的頁漫不同。

產品上線以後,真的有收入進帳

經過兩個月時間,蘇謹深做出MVP後,在電腦上實測確認真的可行。雖然要花10分鐘才能翻完一張漫畫,但至少流程已經打通,「技術是驗證成功了」。

接下來,他找上公司同組組員,希望將原型升級成能夠上線的產品。雖然半信半疑,不太確定點子能否成功,但組內的工程師、設計和營運還是騰出下班時間,發揮專業,讓AI Manga Translator正式上線。

經過試營運、接上金流系統以後,第一週迎來200美元收入,還有不少使用者寫信來稱讚、抱怨,也有人開始許願,希望可以加入更多功能。

雖然金額不大,但有錢進帳,又有使用者回饋,這讓蘇謹深的組員們體認到,真的有人願意使用、為其付費。於是,他們加緊腳步,新增更多功能,批次上傳圖片、提供Chrome擴充功能(extensions)、整合單一登入(SSO)……收入也跟著上漲。

蘇謹深估算,2024年5月產品上線、6月加入金流並開通付費。在只計算C端使用者的前提之下,8月時營收破萬(美元),且每個月營收都在翻倍,後續即便成長趨緩,「現在基本上保持30%到40%左右成長」。

實際使用AI漫畫翻譯服務的人,有許多都和蘇謹深一樣熱愛漫畫,同時追求速度。「有一個美國的《七龍珠》粉,他不希望使用那麼考究的東西,簡單、直接,能夠快速能把想看的漫畫全部翻譯完,純口語、不是文縐縐的,不用信達雅。」

至於企業端用戶,則有來自各國的漫畫翻譯小組。不過,他們為何需要AI翻譯?蘇謹深解釋,這些翻譯小組知道AI翻譯成果不完美,但他們可以藉此節省效率,「短時間快速粗翻,完了以後,再去做第二遍、第三遍的精校。」

學習AI,讓人生多一種可能

雖然不是工程師,但蘇謹深利用AI開發出MVP,再與夥伴們攜手讓產品上線。

回顧這段旅程,蘇謹深認為,人人都可以試著與AI協作,不用再害怕技術不足,只要親手嘗試時,就能對寫程式、對AI除魅。

他也想鼓勵不同群體的人們,要「大膽」、要「想清楚」。

「大膽」,是對不懂行銷、不知道怎麼社交的人喊話。「我一個朋友,他可能寫程式碼寫了六個月,從來都不會去把這個網站去發布上線,哪怕他域名已經買了兩年了。」

這些人有執行力,但總害怕失敗,擔心沒人用、遇到負評,有太多顧慮,他希望這些人能夠勇敢地端出產品,讓市場檢視,也能藉此改進。

「想清楚」,則是說給太激進的人。蘇謹深笑著說,工程師們有所謂「老三樣」,在發想副業時,大多都是做待辦清單、背單字、學英文等三種產品,這三種產品競爭激烈,因此很難獲利。

「我是勸這種人稍微收一點,就是可能想得太大了,應該回歸到非常細的一個點,先一步一步實現。」擁有做到同類產品第一的豪情壯志值得鼓勵,但他認為,還是要腳踏實地和使用者交流,才是正途。

回顧過去兩年這段旅程,蘇謹深很有感觸。

他認為不學AI其實不會怎樣,但若學會這項技術,「就是多一種可能、多一條路,讓你的人生更有趣」。不管是商業需求也好,還是個人生活,AI可以拿來賺錢,也能用來開發增進效率的小工具,又或者只是單純地向其學習新知。

展望未來,他也不會停下腳步,除了漫畫翻譯以外,同時不停鑽研其他新的機會,藉著AI協助,帶給自己更多生產力,也放大自己的能力圈,

在這場技術民主化的浪潮中,蘇謹深很不是最會寫程式的那個人,但他樂於吸收新知,實作時就算遇上挫折也不願放棄,努力交出他口中的「答卷」,就算沒有好成績,也無愧於心,這或許就是AI時代最珍貴的能力之一。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AI Manga Translator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