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綁 AI 晶片禁令做布局,川普政府想靠讓利制定遊戲規則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0 日 8: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GPU , 半導體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鬆綁 AI 晶片禁令做布局,川普政府想靠讓利制定遊戲規則

美國近年來在全球半導體與人工智慧領域的策略布局,凸顯其試圖透過出口管制與市場開放,鞏固技術霸權並確保國家安全。2025 年,川普政府重申對華為的晶片禁令,但卻同時放寬對中東國家的 AI 晶片出口限制,過往從拜登時期的封鎖、認為晶片出口會影響國家安全、引發世界因為算力而再度動盪,而這就代表川普只想賺錢、卻不想管控 AI 晶片被濫用?但從川普政府對華為的態度來看,似乎又不是如此──而這政策的轉變啟人疑竇,但或許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跡中窺探一些可能性。

美國對華為的持續封鎖

美國自 2019 年起將華為視為國家安全威脅,持續禁止向其出口敏感技術。2024 年 5 月,美國商務部撤銷英特爾、高通等公司對華為的晶片出口許可,切斷華為取得先進晶片的管道。2025 年 5 月 13 日,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聲明指出:未經授權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華為 Ascend 系列 AI 晶片均違反美國出口管制。這一新規將華為 AI 晶片的使用納入美國出口管制範圍,等同於對華為先進晶片的全球禁運。白宮官員強調,這些措施旨在「確保美國始終站在 AI 創新的最前沿、並維持全球領導地位」。

華為的 Ascend 910C 晶片被視為中國自研 AI 晶片的代表,性能據稱可媲美 NVIDIA 的 H100。然而,美國的全面禁令使得華為難以取得先進製程設備與高頻寬記憶體(HBM),嚴重限制其量產能力。2024 年底,美國新增對 24 種半導體製造設備與 3 種軟體工具的出口限制,明確禁止 HBM2 及以上規格的記憶體出口至中國──這意味著 SK 海力士、美光、三星等主要 HBM 供應商無法向中國提供 HBM3 與 HBM3e 晶片,進一步削弱華為在 AI 晶片市場的競爭力。2024 年初,華為智慧手機銷售年增 64%,部分得益於搭載國產晶片的 Mate 60 Pro,但新禁令可能導致其後續發展更為不利。

▲ 關鍵性的 HBM 製造占比。(Source:Linkedin

對中東的晶片出口政策鬆綁

與對中國的嚴格封鎖形成對比,美國對中東地區的 AI 晶片出口政策,則在川普第二任期內出現轉圜──早在 2023 年,拜登政府將 NVIDIA 的 A100、H100 與 AMD 的先進 AI 晶片列入對中東國家的出口管制清單,要求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取得許可才能進口。據稱當時的政策背景,一是擔憂這些晶片可能透過中東轉手至中國、二是擔心這些晶片將影響中東軍事力量平衡(尤其是對盟友以色列來說)。2025 年初,拜登政府的商務部推出「AI 擴散框架」,將沙烏地、阿聯列為第二級國家,每年允許進口約 5 萬枚 GPU,超額需申請許可,且要求美國雲端廠商確保一半算力留在美國境內。

然而,川普政府上台後迅速改變這一方向──新政府的商務部撤銷拜登時期的 AI 擴散規定,稱其「扼殺美國創新並傷害盟友關係」,打算放寬對海灣國家的晶片出口限制、以支持當地 AI 基礎建設。據稱,NVIDIA 已與沙烏地國家投資基金支持的AI公司 Humain 達成協議,首批供應 1.8 萬顆 Blackwell GPU,後續規模預計達數十萬顆,足以支撐 500 兆瓦的雲端算力園區。阿聯酋也計劃建設大型資料中心,預計 2025 年底前進口數萬枚 NVIDIA GPU。川普政府廢除拜登時期的 AI 晶片出口限制,並與沙烏地、阿聯等國進行直接談判,制定更簡化的規則。

這些政策代表,顯示川普政府試圖透過晶片出口、強化與中東盟友的技術合作,同時抵消對中國市場限制所帶來的出口損失──但也增加了晶片可能會因此被轉讓給中國公司的風險。

NVIDIA 在全球 AI 供應鏈中的角色

NVIDIA 在全球 AI 晶片市場的領導地位,使其成為美國 AI 相關政策的核心支柱──根據 NVIDIA 2025 會計年度第一季財報,該公司營收達 260 億美元,其中資料中心收入年增超過 4 倍,占總營收近 9 成;NVIDIA 預估下一季營收將進一步攀升至 280 億美元,反應 AI GPU 需求持續高漲。NVIDIA 的 H100 與即將量產的 Blackwell 系列的 GPU(如 B100、B200)高度依賴台積電的 CoWoS 封裝技術與 HBM 記憶體,這使得供應鏈產能成為出口成長的關鍵。

台積電 2024 年 CoWoS 產能已提升至每月 3.5 萬至 4 萬片晶圓,2025 年預計達到 6.5 萬至 7.5 萬片,2026 年更將突破 9 萬至 11 萬片。其中,NVIDIA 需求占台積電 CoWoS 產能逾 50%,2025 年第一季預計包下 70% 以上的 CoWoS-L 產能,藉以讓 70 萬至 80 萬顆 Blackwell GPU 順利出貨。然而,SK 海力士、美光、三星等主要 HBM 供應商正面臨產能吃緊,根據調研機構 TrendForce 資料顯示,2024 年 HBM 投片量占先進製程比重已達 35%,且良率僅 50% 至 60%。此外,光阻劑與矽中介層的供應短缺也可能影響 NVIDIA 將訂單轉化為實際出貨的能力:預估 HBM3e 的全球供應量難以滿足 NVIDIA 的整體需求,迫使 NVIDIA 優先分配給美國與盟友市場──也代表 NVIDIA 難有餘裕將現有產能做出(符合規範的)新產品分給中國。

這種做法以目前來說,可能會比要求 NVIDIA 符合禁運相關規定更實際,因為 NVIDIA 總是能做出符合禁運規範的產品賣給中國,這點也遭到許多詬病。

美國目前主導全球AI運算基礎設施,NVIDIA、AMD 等公司的 GPU 是雲端平台(如 AWS、Azure、Google Cloud)的核心硬體。美國透過出口管制與國際合作計畫,試圖將全球 AI 生態納入其影響範圍。副總統范斯強調美國的 AI 領導地位「建立在先進半導體設計、前沿演算法與顛覆性應用之上」。美國還推出「AI 基礎設施夥伴關係」計畫,整合 NVIDIA、OpenAI 與阿布達比投資基金等資源,在法律與監管上均以美國框架為主。

▲ 瘋狂成長的 NVIDIA 資料中心相關收入。(Source:Statista

美國在 AI 策略上的優勢

從上面的情況來看,或許川普政府解除中國以外的 AI 禁令也是不得不為,實際上 DeepSeek 的出現可能給美國一記警鐘,這代表即便美國進行再多技術上的阻撓,也還是無法阻止中國本身的科技發展、甚至還導致對方可能與過往或潛在的盟友合作,因此川普政府的算盤可能是「與其防堵不如籠絡」。

且推動 NVIDIA 晶片成為全球 AI 生態核心的策略具有顯著優勢──首先,它加深盟友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強化美國的安全審查與監控能力。例如,沙烏地與阿聯的資料中心將高度依賴 NVIDIA GPU,美國可透過 NVIDIA 監控其使用情況。其次,這有助 NVIDIA 擴大市占,等同於是用高階產品出口,這對美國的出口也有一定幫助。此外,將 AI 晶片賣給他人,等同於將盟友國家的 AI 技術「統一化」,除了可以利用美國的軟體實力協助盟友國家的 AI 發展、形成對抗中國 AI 的技術同盟外,同時也等於扶植了美國的 AI 軟體產業。

如果你忘記了,過去 40 年來全球一直都被美國的軟體技術控制:包括 Windows、Google、iOS & Android、Facebook、YouTube、Netflix、AWS/Azure/GCP 等,即便是有成功去美化的中國也受到其軟體技術與相關平台的影響。使用美國的硬體等同於接受美國的軟體,兩者的關連性無庸置疑──媒體外交政策撰文質疑,美國若將 AI 基礎設施外包至中東,可能因此而創造新的依賴關係,導致美國的外交政策因為龐大交易而被扭曲、迫使美國迎合中東國家的需求。但這種說法是倒果為因,實際上美國出口 AI 的軟硬體技術給中東,反而壓制了中東發展自己技術的可能性,最終不得不迎合美國的需求。

川普真正要注意的,反而是前陣子掀起關稅戰所得罪的先進國家盟友,除了中國公司已經在從軟硬體上著手將 AI「去美化」以外,歐盟也透過「歐盟晶片法案」於未來投資數百億歐元支持晶片研發,且宣示要於 5 年內推出競爭性的 AI 晶片以降低對美國技術的依賴。雖然在短期內要實現晶片自主化並非易事,但不只是美國的「對手」意識到 AI 技術掌控的重要性、連美國的盟友也在尋求 AI 技術自主,以避免被美國綁架。尤其川普上任後,歐盟對美國的信任度大幅降低。

▲ 目前來看 AI 晶片需求還會不斷成長。(Source:Precedence Research

川普打算破壞他國的「主權 AI」

先不論這是否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但 AI 軟硬體的「出口」以現階段來看,對美國似乎是好處略大於壞處。美國目前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 AI 運算基礎設施和先進晶片供應能力、而 NVIDIA 等美國公司的軟硬體技術是全球 AI 運算的核心,美國主導的全球雲端平台(如 AWS、Azure、Google Cloud)也在使用這些晶片,並在基礎架構上施加標準與安全規範。在政策層面,美國明言要「以可信盟國共享美國AI技術」來維持優勢,副總統范斯曾重申美國將繼續引領 AI 發展,並強調其領導地位「建立在先進半導體設計、前沿演算法與顛覆性應用」之上。

此外,美國在整合 Nvidia、OpenAI、阿布達比投資基金 MGX 的國際投資計畫上,即便不是所有成員都在民主制度下運作,但這些基礎設施的法律與監管上均置於美國框架內運作──很明顯地,美國正努力把全球AI運算生態系統納入其影響勢力,透過掌握晶片與演算法的核心優勢,增強對全球 AI 供應鏈的控制力,而盡力輸出的政策很明顯比禁止出口更具有優勢、同時也對盟友更具誘惑力。

(首圖來源:Flickr/Gage Skidmore CC BY 2.0)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