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英最新貿易協議中,美國將英國汽車出口關稅從原本的 27.5% 大幅降至 10%,並給予英國汽車製造商每年 10 萬輛的免稅出口配額,這一數量約等於英國去年對美出口的汽車總量。
這種「配額外交」策略讓英國汽車在一定數量內享受低關稅優惠,超出配額部分則恢復較高的關稅,顯示雙方在汽車貿易上達成了一種妥協。此外,該協議還包括美國取消對英國鋼鐵和鋁材25%的關稅,英國則承諾擴大進口美國農產品,並購買價值約100億美元的波音飛機。美國白宮國家經濟會議(NEC)主席哈塞特稱此協議為「藍圖」,並表示未來將以此模式推動其他貿易協議。
配額限制使實際經濟受益有限
美國針對英國進口設定每年10萬輛的損耗,這些車輛可適用10%的關稅優惠;若超過損耗,則恢復25%的高關稅。這項損耗大致相當於英國2024年對美國出口的總量,意味著英國車企業僅能在現有出口規模下享受關稅降低,無法達成顯著擴大在美國市場的比重。因此,雖然關稅率下降,但配額限制使得實際經濟受益有限,更多是緩解關稅壓力而非實質擴張。
美國此次採取「降稅+配額」的策略,展現了其貿易政策的高度彈性,能夠針對不同國家和產業領域實施差異化的待遇。美國總統川普特別強調,這些關稅措施僅針對英國,並且考慮到英國出口的多為高級汽車,與美國本土汽車市場並不直接競爭。
值得留意的是,這次協議屬於「初步架構」,並非全面性的自由貿易協定,許多關稅減免細節仍待後續協商決定。目前大多數英國商品出口美國時,仍適用10%的全球基準關稅,只有部分產品如汽車、鋼鐵和鋁材獲得關稅下調或免稅待遇。這種分階段、非全面開放的協議設計,使美國能根據未來國內的政治與經濟情勢,靈活調整相關政策,避免一次性全面開放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美國利用貿易政策推動外交與安全目標
這份協議在經濟層面對英國汽車產業的實質幫助相當有限,更多帶有象徵性和政治意義。筆者認為,這反映出美國在貿易政策上的一種戰略轉變──從過去單純透過提高關稅施壓,轉向採用「有限度開放」與「配額外交」的靈活手段。透過設定配額並適度降低關稅,美國試圖在促進雙邊貿易平衡的同時,仍然有效保護本國產業利益。
戰略層面上,這份協議不僅加強了美英之間的經濟聯盟,也為美國未來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談判提供了寶貴的範例。尤其在當前全球供應鏈安全和國家安全日益緊密相連的背景下,美國利用貿易政策推動外交與安全目標的意圖十分明顯。
綜合來看,美國透過選擇性開放市場與保持政策彈性,在平衡雙邊貿易結構差異的同時,欲實現有限但精準的經濟效益。而這一協議不僅通過設定配額和降低關稅促進貿易平衡,為美國農業和工業出口創造新機遇,也為英國汽車業帶來實質性關稅減免。這種策略既展現了美國靈活應對全球經濟變局的能力,也反映出貿易政策已成為國際政治博弈中的重要工具。
這種貿易協定可能成為未來國際貿易談判的新趨勢。它既避免了全面自由貿易帶來的產業衝擊,又能針對性地扶持特定產業。不過,這種高度選擇性的貿易安排也可能產生雙刃劍效應:一方面可能造成市場扭曲,另一方面也可能引發其他交易夥伴的效仿,最終導致全球貿易體系進一步碎片化。如何在保護主義抬頭的大環境下維持多邊貿易體系的穩定性,將是各國面臨的重要課題。
(首圖來源:AI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