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 Blackwell 系統為何暴紅?AI 訓練推論都靠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0 日 8:2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GPU , 半導體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輝達 Blackwell 系統為何暴紅?AI 訓練推論都靠它

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 19 日表示,Grace Blackwell 系統已全面量產,今年第 3 季將升級到效能更強的 GB300。究竟 Blackwell 與輝達先前的繪圖處理器(GPU)架構有什麼不同,已經運用到哪些領域,本文帶你一次看懂。

Blackwell是輝達研發的GPU架構,以美國數學家布萊克維爾(David Blackwell)的名字命名。輝達在2024年3月GTC年度技術大會上發表B200,採用台積電客製化4奈米製程生產,配備2,080億個電晶體,輝達Blackwell架構GPU被譽為「地表最強AI晶片」。

GB200系統由1顆Grace中央處理器(CPU)、2顆B200 GPU組成,專為高效能運算(HPC)設計,運算效能比上一代H100提高30倍,可在兆級參數的大型語言模型(LLM)上運行生成式AI。

GB300是基於新一代Blackwell Ultra GPU的新架構,強化訓練與測試階段的推論擴展能力,包含GB300 NVL72機架規模解決方案與HGX B300 NVL16系統。

GB300 NVL72採用機架規模設計,連接72顆Blackwell Ultra GPU與36顆Arm Neoverse架構Grace CPU,其AI效能比GB200 NVL72提升1.5倍。

黃仁勳19日在演講中播放Blackwell生產過程的影片,內容提到Blackwell是一項工程奇蹟。最初是台積電的一片空白矽晶圓,在12吋晶圓上,經歷數百道的晶片處理和紫外光微影步驟,逐層構建2,000億個電晶體。

之後晶圓被劃線切割成個別的Blackwell裸晶粒,經過測試和分類,良品晶粒將被挑選出來進入後續製程,在台積電、矽品與艾克爾(Amkor)執行的CoWoS封裝中,32顆Blackwell晶粒與128組HBM堆疊,被接合在一片客製化系中介層晶圓上。

蝕刻在其中的金屬互連線,將Blackwell GPU與高頻寬記憶體(HBM)堆疊連接到每個系統封裝(SIP)單元,最後加熱、模塑並固化,形成B200超級晶片。

從晶圓上蝕刻的第一個電晶體,到鎖緊Blackwell機架的最後一顆螺絲,每個步驟都承載著輝達合作夥伴的奉獻、精準和工藝。黃仁勳強調,Blackwell不僅是一個科技奇蹟,更是台灣科技生態系統卓越成就的證明。

(作者:吳家豪;首圖來源:輝達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