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2025 年 COMPUTEX 展會上,台灣大哥大與群聯電子首度公開展示聯合開發的 AI 語音記錄平台「AI 聽寫大哥」,主打支援中、英、台、客四語混用語音辨識,號稱精準度高達 97%。兩家公司期望透過此項技術回應台灣在地多語言使用場景,並進一步拓展企業市場語音轉寫與資料應用需求。且日後也會依照使用需求的高低程度,逐步支援其他語言。
瞄準多語混用與地端安全部署
台灣大指出,「AI 聽寫大哥」強調三大特點:聽得準、記很快、很安全。除支援多語混用的高準確度辨識外,該平台可自動產出會議摘要,並支援群聯的 aiDAPTIV+ 地端部署方案,確保語音資料不外流。
台灣大說明,「AI 聽寫大哥」可客製化企業詞庫,強化特定行業術語處理能力,適用於商務會議、法律記錄、教育筆記與媒體採訪等場景。目前該系統已於台灣大內部導入,並整合進自家會議系統 M+ Meet 與客服語音核身服務。
台灣大資訊長蔡祈岩表示,相較於通用語音模型難以辨識台灣多語混用情境,「AI 聽寫大哥」具備在地語料優勢與語意理解能力,並支持說話者分離與敏感詞匿名處理,未來將延伸至醫療、金融、客服等行業應用。
軟硬體整合導向企業應用落地
台灣大企業服務事業商務長朱曉幸指出,這項解決方案希望解決企業過往面臨的語音記錄瓶頸,例如無法處理中英混用或多語夾雜、辨識精準度低、資料外洩風險高等問題。她強調,我們想打造一套真正聽得懂台灣話的語音 AI。
針對企業用戶對資安的高度關注,台灣大也強調該平台具備四大資安防護,包括音檔與傳輸全程加密、語音資料去識別化、地端部署支援與多重資安檢測,以因應不同產業的資料保護需求。
群聯執行長潘健成表示,此次合作展現雙方技術整合能力;他認為 AI 應該是能夠「立即解決痛點」的工具,而非遙不可及的想像。群聯的 aiDAPTIV+ 平台主打在地部署效率與 CP 值,結合台灣大的語音技術,可讓企業安心在地端進行語音辨識與應用資料建構。
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指出,「AI 聽寫大哥」已可支援多線同時操作,適用於中小企業或大型組織日常使用場景。舉例來說,製造業現場 QA 工程師可邊修復產品邊用語音記錄維修過程,系統將即時辨識並儲存為可分析的數位資料,提升產線回饋效率。
此外,台灣大與群聯也透露,「AI 聽寫大哥」將成為其新 IDC(資料中心)建設計畫的一環,預計今年下半年啟用北部新設 IDC,提供企業客戶可控的地端 AI 運算環境。據內部說法,目前已超過半數以上機櫃容量被預約,反映企業市場對地端 AI 解決方案的強烈需求。
台灣大也不排除後續將該平台擴展至大型醫療體系,透過微調專用語料與詞彙模型,進一步實現跨場景智慧應用。林之晨認為,未來每一家企業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語音模型,講自己聽得懂的話,這才是真正的 AI 在地落地。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