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之子盧冠達一手創辦美國 Senti Bio 公司,這次由美返台分享在細胞療法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利用合成生物學設計基因電路,克服現有藥物的局限性,成功在美國和澳洲執行的一期臨床試驗,應用於多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取得正面的治療成效。
盧超群為兒子研究成果感動
盧超群分享,盧冠達 18 歲就離開台灣,前往美國哈佛留學,原本學得是電子與半導體,後來將所學應用到生物細胞領域,其創新生醫技術,治癒得到血癌的病患,這是 21 世紀人們的幸運,因為過去曾遇到得到血癌的同學,從宣布得病到離開非常快速,如今終於能治癒,令人感到震撼與感動。
盧超群指出,半導體世界正快速邁入普惠多元智慧的新世代,這些智慧的融合,革新醫療與生活,根據 2025 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ACR)上月甫出爐的美國 AACR 報告,美國 Senti Bio 在細胞療法領域已有重大突破,成功應用於多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取得正面的治療成效。
Senti 採用邏輯閘設計技術
美國 Senti Bio 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盧冠達表示,目前美國約有 2 萬的血癌病患,全球約有 10 萬人罹患血癌,這種病人通常五年存活率只有 12.6 月,而現有的藥物在這類極具挑戰性的病患群中的完全緩解率約為 20~33%。
盧冠達指出,Senti 採用的「邏輯閘(Logic-Gated)設計技術」,透過合成生物學工程化細胞辨識多重腫瘤相關抗原,同時避免攻擊健康組織,以提升治療的特異性,從國際轉譯醫學的發展趨勢來看,細胞治療展現出高度潛力。
治癒血癌取得正面成效
盧冠達分享,Senti 開發的 SENTI-202 是一項針對特定癌細胞的創新療法,並在急性白血病治療中展現出治癒潛力,目前在 7 位接受治療的病患中,已有 4 位達到完全緩解(CR),療效持續時間達至少 4~8 個月以上。
具指標意義的是,盧冠達指出,所有出現完全緩解反應的病患皆達到最小殘留疾病(MRD)陰性,依據當地標準檢測,而 MRD 陰性通常與 AML 的長期癒後改善高度相關,這項針對復發及難治型 AML 患者的第一期臨床結果,代表著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突破。
自動導航智能細胞療法
盧冠達說明,這項治療核心是「邏輯閘」基因電路技術, 將多重基因編程進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讓細胞能根據多個標靶決定是否攻擊癌細胞,同時避免傷害正常細胞,而這種「自動導航智能細胞療法(Self-Driven Smart Cells)」,目前主要應用於難治型或復發型 AML。
盧冠達補充,因為傳統細胞療法,如 CAR-T,或是生物製劑 ,如抗體藥物,其在 AML 中常因癌細胞與正常造血細胞標記重疊,而導致嚴重副作用,這項創新療法透過賦予細胞「智能判斷與自動導航」能力,展現出對癌細胞攻擊的高度選擇性與安全性,為未來癌症精準醫療開啟全新發展方向。
應用於難治型或復發型血癌
難治型或復發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AML) 通常預後不佳,前臨床研究顯示,SENTI-202 是首創類型的 CAR NK 細胞治療,能夠透過其「邏輯門控」 CAR 設計,選擇性地殺死 AML 癌細胞及白血病幹細胞(LSCs),同時保留造血幹及前驅細胞(HSPCs)。
這項正在進行的第一期臨床試驗的中期結果顯示,SENTI-202 在淋巴清除後給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六位患者中有四位達到複合完全緩解(cCR),其中三位為 MRD 陰性 ,所有療效仍在持續中,劑量探索仍在進行中,Schedule II 的其他患者資料將在後續報告中提供。
解決細胞治療核心挑戰
盧冠達強調,這有望解決細胞治療中的一項核心挑戰,那就是如何提高對癌細胞靶點的準確度,又能降低對正常組織的副作用,因為若這個平台能在血液性與實體腫瘤中進一步證實其效益,將大幅擴展其臨床應用價值,下一步將 CAR NK 細胞治療實體腫瘤,像是 CEA(癌胚抗原)與大腸癌。
盧冠達受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及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邀約,預計 5 月 29 日參與「細胞治療新科技研討會」,並發表專題演講,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表示,希望結合國際前沿研究與產業趨勢,引領與會者掌握新興醫療科技脈動。
(首圖:左起為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美國 Senti Bio 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盧冠達、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