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當局為了促進經濟和消費,把部分希望寄託於老人。
人口老化持續為香港帶來問題,但港府也設法發掘商機,去年成立了「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研究如何讓老人在經濟和消費方面發揮餘熱,而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擔任組長的小組,27日公布30項相關措施。
官方香港電台報導,卓永興今天在電台節目表示,十年後本地60歲以上民眾消費額可達4,960億港元(新台幣1.8921兆元),老人是潛在消費大市場。他說,有統計發現,60歲以上銀髮族開支消費集中飲食,故保健及餐飲等產品有很大發展空間。
此外,與老人有關的潛在市場還有護理、保健、長者益智玩具、電子穿戴和康復輔助器具等,這些產品可以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
他又說,60~69歲長者屬於「少老」,精力仍然旺盛,有足夠勞動力及生產力,因此,政府勞工處可以改善再就業措施,吸引更多長者再投入勞動市場。
小組昨天召開記者會,公布促進老人消費、推動老人經濟及老人再投入勞動市場等30項措施;這些措施分為五範疇,包括促進「銀色消費」、發展「銀色產業」、推廣「銀色品質保證」、推廣「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釋放「銀色生產動力」。
卓永興表示,政府統計處預測,18年後2043年,每三名港人便多於一名長者;面對人口結構轉變的新形勢,香港必須積極應對高齡化帶來的各種挑戰,並在挑戰中抓緊發展機遇,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
他說,長者也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和消費力,是不容忽視的龐大消費群體,促進銀髮經濟,一方面可為香港經濟注入活力並帶動整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培育優質老人產品及服務模式。
在促進老人消費方面,小組提出的措施包括展覽加重「銀髮經濟」元素、 零售業為長者提供消費優惠、鼓勵飲食界推出適合長者的菜品等。
人口老化問題困擾香港多年,這是港府首次有系統地提出促進老人經濟和消費的藍圖。
(作者:張謙;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