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助理變成同事:AI 代理逐漸成為團隊成員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8 日 8:2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Microsoft , OpenAI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從助理變成同事:AI 代理逐漸成為團隊成員

大型語言模型(LLM)能力持續躍進,進入應用階段的「AI Agent」(AI 代理)正在崛起、重塑我們使用軟體工作的方式。

所謂AI Agent,是指自主性(autonomous)的人工智慧代理,據目標自動感測環境、規劃步驟並執行任務,減少甚至免除人工介入。從用戶角度看,AI Agent出現,代表應用從傳統GUI操作轉向對話式互動,使用者只需以自然語言告訴AI想做什麼,代理就能跨系統代為完成;從企業角度看,這些自主代理開始接管繁瑣重複的工作流任務,讓組織運作方式面臨轉型。

從工具鏈到自主協同作業

早期的自動化系統多半是預先編寫規則的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只能執行固定流程。然而LLM的興起賦予AI靈活決策和推理能力,使Agent得以開展更高自主性作業模式。AI Agent發展可分為幾個層級:初級代理仍是嚴格按照既定流程執行(類似傳統RPA),更進階的則允許透過LLM動態選擇流程分支(例如回應客戶郵件時可由模型決定處理順序),下一階段代理已能針對給定目標自主規劃多步驟行動,使用專屬工具完成任務,只需極少人工監督(如在多系統間解決客服問題);而最終目標就是通用人工智慧(AGI),能夠幾乎全自主,能跨領域運作並自我設定目標的。

AI Agent技術生態正在快速成熟。開發者社群湧現出許多針對AI Agent的框架與工具:例如LangChain成為流行的LLM應用開發框架,可輕鬆串連記憶體、工具外掛等;微軟研發的AutoGen專注多代理協作與工作流編排,強調可擴充性、模組化;還有提供對話式界面開發AI Agent的低階寫程式平台,如Microsoft Copilot Studio,允許企業以自然語言定義Agent的動作流程,並整合到Microsoft 365等常用應用中。

種種框架降低了Agent的開發門檻,加速了應用創新,不僅新創團隊積極投入,大型軟體公司也在布局代理:Shopify推出商務助理「Sidekick」,可串聯商家資料自動分析營收、生成行銷方案;Salesforce的Einstein Agent讓企業客戶服務實現大規模個性化。隨著這些技術齊頭並進,AI Agent已從2023年初的概念實驗,走向這幾年的企業實際應用部署。

實際案例:AI代理走入企業

製藥巨頭嬌生引入AI代理,負責在新藥研發時自動最佳化化學合成流程。例如當研究人員鎖定候選藥物分子後,需要調整各種變數(溫度、溶劑等)進行結晶合成。以往科學家需反覆手動試驗,如今AI Agent可自主決定製藥時的各類反應時機、大幅減少了人工反覆試錯的工作,讓研發人員能更快找到最優條件。

金融資訊服務領域,穆迪(Moody’s)開發35個AI代理組成的分析團隊。這些代理各司其職,有的負責查閱公司財報、監管文件,有的執行產業比較研究,還有代理扮演監督者協調其他代理。由於被賦予不同的指令和個性,這些代理在分析相同數據時甚至會有不同結論,模擬人類分析師觀點分歧情境。讓AI代理互相「討論」,穆迪希望更全面衡量投資風險。

電商平台eBay建立自有「代理框架」,結合多個大型語言模型,用於自動撰寫程式碼和最佳化行銷活動。在框架下,一系列AI代理共同協作:有的負責將人類工程師的描述轉譯成程式碼,有的提供程式碼片段建議,還有代理用於多語言翻譯等。目前eBay也計畫推出面向使用者的Agent:幫買家智能搜索商品、替賣家自動上架刊登。隨著代理日益進步,eBay預期它們將能「像人類開發者一樣逐行寫程式」,更自主地擔負開發任務。這意味eBay員工將從繁瑣的程式細節中解放,投入更高層次的創新工作(當然還有審查AI寫的程式碼)。

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是擁有8萬員工的電信巨頭,最近內網上線AI Agent供員工詢問任何公司政策、福利問題,客服人員也能用它查詢產品資訊,相當受歡迎,每週約萬名員工詢問它找答案。更進一步,德國電信測試讓Agent直接代辦部分員工行政事項,例如提交休假申請等。這等於每位基層員工都有數位助理,協助處理日常瑣務。過去只有高階主管才有秘書輔助,如今AI讓一般員工也享有專屬助理的便利。Pure Storage某主管就說:「為什麼只有高層有助理幫寫信做簡報?現在每個員工都能有這服務。」

西班牙建材商Cosentino引入一組AI代理為數位客服人員,填補客服團隊的人力缺口。這些代理具備處理基礎客戶訂單問題的技能,經訓練後已完全取代原本三至四名專門清理訂單數據的人力。取代員工則轉專注更高階客服。Cosentino稱這些AI Agent為「數位工作者」,需像新員工受訓,只不過不會請假、不知疲倦。

預測到2028年企業至少15%日常業務決策將由自主AI代理決定(2024年為0)。也就是說,幾年內我們很可能看到更多類似上述的代理滲透各行各業,從例行分析、報表撰寫到系統維護、流程審核,都逐步實現AI化。據麥肯錫估計,生成式AI每年可為全球GDP帶來2.6兆至4.4兆美元的增長。但Gartner也同時警告:AI代理大量部署也可能帶來風險,有一定比例企業資安漏洞將與AI代理不當使用有關。

因此企業擁抱AI Agent使效率提升同時,也必須正視配套的監管和安全措施,避免濫用造成缺失。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