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劇透詐騙劇本,趨勢科技「詐騙預警雷達」怎麼做到的?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2 日 12: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科技生活 , 資訊安全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幫你劇透詐騙劇本,趨勢科技「詐騙預警雷達」怎麼做到的?

近年來時常聽聞「外國軍官需要錢」的愛情詐騙,或「股市老師帶你飛」的投資詐騙等新聞,讓人不禁好奇「這麼老套的劇本怎麼還是有人會上當?」其實,詐騙手法雖然重複,但由於人性難以預測、資訊落差依舊存在,詐騙集團仍能持續從社會中找到破口。據資安廠商趨勢科技觀察,這類詐騙「劇本」的重複使用,恰恰成為偵測的切入點。

為了讓使用者在詐騙集團出手之前就能提高警覺,趨勢科技在今年 6 月正式為旗下「AI 防詐達人」App 推出全新功能「詐騙預警雷達」。這項功能主打「比你更早發現詐騙」,透過 AI 技術連結過往蒐集的大量案例與特徵訊號,讓使用者在收到可疑訊息或加入陌生群組時,能提早接獲風險提示,等同於在生活中裝上一層智慧化的反詐濾網。

從單點防禦進化為劇情預測

趨勢科技產品經理曾敬媛指出,公司近年參與全民反詐騙通報中心,累積大量第一手案例,其中不乏不同受害者講出幾乎一模一樣的故事。這些故事其實就是詐騙集團的「劇本」,他們不斷重複使用,只是換個人說。

因此詐騙預警雷達不僅是一套偵測機制,更像是一套「劇本分析系統」,核心邏輯是「connect the dots」(串聯線索),把看似零碎的可疑用語、身份敘述、對話流程串起來,組成完整的詐騙輪廓。像是一看到開場白是「你好,我是從 LINE 加到你的」,接著說他是投資顧問或軍官,就會直覺反應這是老劇本。現在我們的系統也能有這種直覺。

趨勢科技產品管理部協理沈政彥進一步補充,早期詐騙多集中於「一鍵式攻擊」,透過簡訊、電子郵件附上釣魚連結,一旦點入就中招。如今詐騙進化為「養套殺」,犯罪者會花好幾天甚至幾週,藉由假投資、假交友或假網購與受害者培養情感信任,再逐步誘導匯款或交出個資,這也讓偵測難度大幅提高。

「詐騙雷達的目的,就是在這段『信任養成期』就發出警告」,沈政彥說。據趨勢科技觀察,詐騙往往會從對話邏輯、話術節奏、圖文樣式中留下線索。像是使用者若在短時間內加入數個陌生投資群組,系統就可能提出「此類群組常涉及詐騙」的警示;或在簡訊上收到某些關鍵詞時,也會跳出對應提醒。

雖然詐騙套路在全球有相似性,但每個國家的詐騙模式、流行劇本不盡相同。趨勢科技表示,詐騙預警雷達雖以台灣做為起點,但架構與演算法已考慮美國、日本、澳洲等市場的本地案例,採用模組化部署,未來可彈性調整。

「人機共訓」打造彈性預警系統

雖然趨勢科技的「詐騙預警雷達」主打 AI 預警,但這項功能的背後並非完全自動化運作。在實際部署上,趨勢科技仍保有一定比例的人工審查與回饋機制。在初期訓練階段,資安團隊需人工閱讀與分類大量詐騙訊息案例,協助模型學習哪些是「看似正常、實則有詐」的說話模式,當 AI 偵測到新的可疑用語或手法,背後也有專家進行審核確認,避免錯誤預警或誤傷無辜。

「人機共訓」是目前資安產業中相對主流的技術養成策略。透過 AI 的大規模語意比對、行為模式識別,加上人類在語境理解、文化辨識上的彈性與敏感度,能打造更精確且彈性的預警系統。趨勢科技強調,AI 並不是單打獨鬥,而是一個輔助型角色,真正的判斷力仍來自人類團隊的專業校準。

除了分析訊息文字內容,詐騙預警雷達也進一步擴大偵測範圍,這套系統目前能監控包括簡訊、LINE 加好友、通話等行為模式、網站連結、網頁畫面,甚至特定條件下的視訊畫面識別。像是當用戶在視訊通話時遭遇冒用官員、軍人身分的詐騙者,AI 可能透過動態影像分析發出預警。

但這類深入裝置層級的應用也引發使用者對隱私的關切。趨勢科技表示,所有偵測行為均建立在「用戶明確授權」的前提下,且所有資料僅儲存在本地裝置中,不會上傳雲端或分享給第三方。

「我們非常清楚這是一把雙面刃。預警能力越強,使用者對隱私的疑慮就越大。」沈政彥坦言,除了技術設計上採取最小存取原則與資料保護機制,詐騙預警雷達也持續進行用戶教育與意見回饋收集,期望在效率與信任之間找到平衡點。

(Source:趨勢科技)

用戶教育是一場長期抗戰:讓防詐觀念「上手」

然而,再強的技術若無法被真正的受害族群使用,終究無法發揮實效。從新聞事件來看,受害者多半集中於中高齡族群,這也讓「如何推廣」成為防詐產品的重要一環。

曾敬媛就分享,趨勢科技目前採用三大策略推動中高齡族群使用這類 App:

  • 第一,是線下通路導入。例如在日本,許多中高齡族群仍習慣透過電信商門市購買手機,趨勢科技便與通路合作,讓第一線服務人員在購機時主動推薦這項 App,並協助下載設定。
  • 第二,是深入社區互動與公部門(如 165)合作。透過了解中高齡者的生活場域,趨勢科技走進地方據點,讓民眾在熟悉的空間中了解「詐騙怎麼騙」、「手機怎麼防」,這種「面對面解說」或與公部門合作推廣的教育形式更易被接受。
  • 第三,則是善用子女影響力。許多 20~40 歲的年輕用戶對科技較熟悉,趨勢科技便透過網路社群與平台向年輕人傳達:「下載 App 保護爸媽,就是現在最實際的孝順。」這樣的訊息設計,也成功喚起部分族群的防詐意識。

詐騙利用的是你的人情味

既然詐騙都是一套又一套的劇本,那麼劇本會進化嗎?抑或是能用相同的手法不斷騙到人?

趨勢科技產品行銷經理朱芳薇就表示,近期詐騙劇本在形式上雖未翻天覆地地改變,但話術與情境卻變得更加生活化、更具滲透性。其中一種新興套路是進化版的「猜猜我是誰」詐騙,詐騙分子會隨機發送看似隨便的訊息,例如「你來機場接我了沒」、「我是你樓上的鄰居」或「我們上次一起去的那家店怎麼倒了」,試圖以混淆、錯認身分的方式,誘導受害者展開對話。由於開場話術刻意營造「搞錯人」的幽默感與親切感,往往會引起對方的好奇與同理心,進而產生對話與信任。

一旦讓受害者回覆,詐騙者會迅速與其發展成朋友關係,並在幾日內順勢切入投資話題,進入傳統的詐騙劇本。「不好意思可能加錯電話了」、「我一定是把你認成誰誰誰」這類話術,成為假冒情感與信任建立的開端。趨勢科技分析,這類話術的關鍵並非技術性破綻,而是心理引誘、利用人對「好心陌生人」的信任與包容,在不知不覺中打開詐騙通道。

詐騙行為看似技術問題,但其實更深層的挑戰是「人性防線」,因為受害者之所以被騙,往往是出於信任、渴望、關愛與恐懼。換句話說,詐騙攻擊的從來不是手機,而是人心。

趨勢科技在詐騙預警雷達的開發過程中,深刻體會到這一點,並強調該公司不是為了攔截訊息而攔截,而是希望透過科技,讓人們看見自己正走進騙局。

正因如此,趨勢科技也不將這項技術定義為一種「終點解方」,而是一場持續進化的實驗。從語意理解、行為模式,到社會新聞的即時標記,詐騙雷達背後的 AI 系統每天都在學習與重建詐騙輪廓,目標是盡可能拉長民眾的「思考時間」,讓判斷機會早一步出現。

朱芳薇就總結,詐騙集團其實一直在攻擊人性的,弱點,美好的那一面,就是善良的那一面,那我們希望我們的產品是可以保護人性當中脆弱人心。

(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