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過程經歷一遍就夠了,但最近科學家使用甚大望遠鏡研究超新星 SNR 0509-67.5 殘骸證實,有些恆星經歷兩次爆炸才結束生命。
IA 型超新星類型在天文學具重要意義,它們發出的光穩定均勻,可用於測量宇宙距離,我們對宇宙如何膨脹的知識基本上都建立在 Ia 型超新星觀測結果,它們也是鐵的主要來源。
所有解釋 IA 型超新星的模型都始於聯星系統白矮星,如果系統內 2 顆恆星軌道足夠靠近,白矮星便會從伴星身上竊取材料,堆積達臨界質量後爆炸成 IA 型超新星,但確切機制仍存在長期未解謎團。
最近,天文學家利用甚大望遠鏡(VLT)觀察距離地球 16 萬光年、位於大麥哲倫雲內的 SNR 0509-67.5 超新星殘骸,發現其前身恆星在生命最後階段承受 2 次爆炸的模式,根據模型,白矮星周圍籠罩著竊取來的物質變得不穩定,第一次爆炸產生衝擊波並向內傳播,觸發恆星核心二次引爆,最終形成 IA 型超新星。
分析結果也證實這種超新星殘骸實際上包含 2 層獨立「鈣殼」,歐洲南部天文台釋出的圖像以不同顏色顯示,進一步表明有些恆星質量未達錢德拉塞卡極限(Chandrasekhar Limit)也能進入超新星階段。
新論文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
- Star Meets Stunning End by Exploding Twice
- Astronomers capture incredible 1st image of a dead star that exploded twice. How did it happen?
- Double detonation: new image shows remains of star destroyed by pair of explosions
(首圖來源:歐洲南方天文台)